部门总数维持、部长加了又加,内阁瘦身失败!
前朝国阵政府的内阁规模一向被反对党诟病,直批是世界上最臃肿的内阁,尤其是高峰期多达11位部长的首相署,更是成为反对党抨击的对象。
对此,在第14届大选之前,希盟主席敦马哈迪曾承诺,希盟执政后将为内阁瘦身。
其后,希盟在大选竞选宣言《希望宣言》第12项承诺中,也列明“希盟将会对内阁和首相署进行改革……把首相署的正部长人数减剩至3 人”,试图营造一种希盟致力于改革政府体制的清廉形象。
然而,当希盟成功执政后,比起前朝国阵内阁,希盟到底有没有瘦身成功?数字将会告诉你一切。
比如在2018年2月,敦马承诺执政后,内阁只会保留大约20名部长。
但是到了5月13日,为了安抚东马代表的情绪,敦马又说内阁将有沙巴、砂拉越的代表,因此内阁部长人数将会增加至25名。
到了7月2日,敦马又宣布,内阁最终会有29名部长。
说句公道话,希盟的确是将前朝首相署原本9名部长的人数,削减到3位。
但比起前朝国阵政府共有34名部长的阵容,希盟最终只削减了5名部长,人数不算多。
而从部门总数来看的话,新的内阁经过“移形换影”后还是回到原点,事实上并没有瘦身。
前朝国阵政府的内阁共有25个部门,希盟政府取消了其中的高教部和科艺及革新部,然后又设立了两个新的部门,也就是经济事务部和企业家发展部,部门总数同样是25个,并没有减少。
这种情况就像猴子爱吃香蕉,主人早上给它3条,晚上给它4条,然而猴子不满意;后来主人改变方式,早上给它4条,晚上给它3条一样,猴子就满意了一样。
首相敦马就是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制造一种印象,让人民误以为希盟的内阁有成功“瘦身”。
然而,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首相敦马违背了当初内阁只有20名部长的诺言,希盟党瘦身计划已经宣告失败。
此外,行动党的刘镇东和诚信党的卡拉沙末曾联合指出,希盟认为联邦直辖区部与吉隆坡市政厅和布城机构的职务重叠,理应废除该部门。
但讽刺的是,希盟执政后,联邦直辖区部不但没有废除,如今卡拉沙末反而成为了联邦直辖区部长;而败选亚依淡国会选区的刘镇东,据传将会以他以往鄙视的“走后门”(担任上议员)方式担任国防部副部长。
说一套、做一套,这才是希盟一如既往的施政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