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们的角色扮演

新国会原本应有新气象,但开会首天就出现了熟口熟脸的集体离席事件,不久又有在朝议 员因拒绝收回“流氓”字眼而被逐。
YB们调换了身份,首次玩roleplaying(角色扮演),但似乎褒贬参半。 管理学里的role playing,是让管理者更换身份, 到不同的单位工作,学习更多的工作实务技巧, 同时也能理解各单位在实际操作时,所遇到的问题,日后回归原有岗位后,能抱有同理心,兼以更开阔的角度解决问题。
过去60年,大马朝野国会议员泾渭分明,行为模式也样板和公式化,你setuju来我bantah,你大声呼喝,我拍桌抗议,只差没大打出手。 多年来重复的戏码,让一些老YB脑袋已僵化。如今,互换位置,角色对调,某程度上可激活脑细胞,避免政治痴呆症。
另一方面,也可站在对方从前的角度和立场,从而检视当初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和难处,以 及有些事情为何必须那么做。 例如,互换位置后,彼此才理解为何选区拨款不应不公、为何承认统考总是无法水到渠成、为何有时需要通过走后门当官……气度较广、视野较阔者,会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当初本身所不认同的行为,所受的委屈,绝不会再施加于人。
但政坛上更多的是“以牙还牙” 者。你当初怎样对我,我现在就十倍奉还。你以 前在国会如何让我难堪,我也如法炮制,让你尝尝那滋味。
由于这是大马独立以来,朝野第一次调换身份, 如何做好执政党,如何扮演反对党,能模仿、借鉴和学习的对象,看来看去也只有过去的对手们。 希盟这方面,由于吸纳了过去曾在朝的一些人物,如马哈迪、慕尤丁,少走一些摸索的冤枉路,应该会比较快上手。
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盟很多新手如一 张白纸般,正观察和学习这些政坛老手的所作所为。老手们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及猎巫行动,当中有良好的以身作则,亦有不良示范。但愿希盟不要只看到和学习旧官僚不好的一面。
至于首次喊bantah的新晋反对党,在其阵营里,也只有伊党长期在野,算是较有经验。不 过,与其说伊党是他们的军师,倒不如说以前的反对党才是这些新反对党的仿效对象,就连集体离席行为也是如出一辙。
可以想像,未来朝野双方极可能遵循过往“因赞成而赞成,为反对而反对”的模式,在国会交 锋。 实际上,YB们为何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政见,展露成熟的思想行为,并具有特定的自主空 间呢? 我想,主要问题出在各政党的条规与文化。
大选前,有些政党党员针对某些议题,提出与党高层不同的见解。 这些异议分子,有者后来退党,有者不允在大选上阵,有者不获重用。 因此,与其说有些政党在上位后改变原则,倒不如说党的机制下,一些敢怒敢言者一早出 局,余下者多以党高层意愿为依归,如此又如何期待议员们在国会殿堂能有本身的独立想法?
因此,凯里近来的特立独行成了一个指标。如果他因“不合群”而被党对付,说明大马政坛仍容不下任何想改变现状的清流或知识分子。 其实选民本身也有一定责任。 有些选民过于护短,只要有些政党党员企图指正某些党内弊端,就会指责他们叛变、不顾大局……
久而久之,就会让某些政党变成一言堂,并把这种风气带入国会。
YB们要改变,选民的思维也要改变,大家都必须扮好各自的角色。
原文链接:http://www.sinchew.com.my/node/1775926/杨丽琴YB‧yb们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