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产车无法帮重工业再升级

在美国制裁中国第二大通讯企业中兴的时候,它让我们活生生上了一堂工业再升级的现实课堂。面对美国禁止高通、英特尔等美国企业出售关键通讯处理器于中兴通讯的时候,中国国内曾重新建议启动电子通讯处理器科研、生产、出售的本土化。但这个计划显然不是表面看的这么容易。
诚然,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投入足够大的人力和财力,要实践科技领域上的弯道超车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纯粹资金是不够的,因为科技研发和使用是一种配套。任何的新科技产品都必须要有应用配套和市场来消化,这样用户的使用体验才能跨领域成长,市场也能反馈给开发者,继而提升产品的素质。
举例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比如三星、华为,其手机硬件离不开安卓系统,更离不开谷歌Play的应用程式。缺其一,整个价值网络就会断缺,产品就无法在市场生存。
你总不可能告诉用户,你先用着我的处理器或者手机吧,等我再研发好操作系统,再给你补上,对吧?因此,中国要撇开美国开辟新的处理器科技战场,面对的挑战,不只是电子工业实力,而是挑动全球软硬件和商业生态,难度是上青天的。
但中国有市场的优势,这是独有的价值链,只要契合现存的全球科技网络资源,绝对可以有一番作为。同理,马来西亚启动第三国产车,面对的瓶颈不是工业实力而已,而是整个市场价值链。现时的汽车工业,是引擎动力、智能操作、节能燃油系统、安全素质和用户体验等的整合。马来西亚现实的工业能力完全无法和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匹敌。就事论事,我们甚至在上述工业领域连接近它们的实力都没有,更遑论把这些工业能力整合成一辆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
在这现实情况下,要让第三国产车打开马来西亚市场份额,唯一的方法就是相对的压低它的价格。但这近乎不可能,因为其他进口车公司已经实现了全球供应链的整合,拥有最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囊括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来实现高效的销售管道,提供给用户的也是销售、维修、升级一条龙的配套服务。
面对这种竞争环境,马来西亚只能通过行政手段,也就是对个别汽车厂商征取高额税务,以此让第三国产车在市场站稳脚步。而这么一个做法,无疑拔苗助长,勉强得来又无法让工业升级。
最后受害的就是马来西亚的消费者。其实,过去的国产车计划已经证明,逆势争夺市场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况且马来西亚市场狭小,出口又比不上其他价廉物美的选择。如果真要让马来西亚在全球的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并非得出产本身品牌的汽车不可。
相反,过去的普腾虽然无法生产出实质高端的汽车,但经历几十年的耕耘,它也拥有了一个合适的组装厂和测试基地。我们可以从汽车组装代工重新开始,那自然汽车零件行业会随之被发掘,加上汽车测试服务,两者和起来就可以作为坚实的基础,以备恰当的时机出现。
当然,这必须是政府放手让市场来决定整体运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成。如果还是重复以前不顾市场定律扶持汽车分销商,给予部件特供准证于朋党,那注定我们的汽车行业将再次沉沦。
原文链接:http://www.sinchew.com.my/node/1782386/%E9%BB%84%E5%AD%90%E8%B1%AA%EF%BC%8E%E7%AC%AC%E4%B8%89%E5%9B%BD%E4%BA%A7%E8%BD%A6%E6%97%A0%E6%B3%95%E5%B8%AE%E9%87%8D%E5%B7%A5%E4%B8%9A%E5%86%8D%E5%8D%87%E7%BA%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