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众筹与希望币 政府主导金钱游戏?

面对原产品价格下挫、农渔民生计困难、生产领域劳工短缺、建筑工程被无故中止对经济造成的连环冲击,希盟政府却没有任何对策,相反的,不久前公布的2019财政预算案,堂堂财长竟然为一项充满未知数的房屋众筹计划背书,而直辖区部长卡立沙末也忙于着手推广虚拟“希望币”(Harapan Coin)。
财长声称,通过产业众筹的平台,能给第一次购屋的人士提供替代融资方式。有趣的是,财长在11月2日提出这项概念,隔了两天,一家产业公司Edge Prop私人有限公司即邀请了首相敦马哈迪推介名为FundMyHome产业众筹计划,难道这家发展公司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EdgeProp有限公司主席拿督童贵旺自揭这个点子是他们想出来的,那么岂不是说政府完全没有作过深入探讨,采用一家私人公司的点子?是否有人得到好处?
这项计划存在很大的疑问,根据资料,它的特点如下:
1.开放给18岁以上第一次购屋的人士参与;
2.计划的5年内无需摊还贷款;
3.这是一项投资计划,不是贷款;
4.参与人必须交出20%房价,其余由投资人(银行机构)拥有。
虽说这是给第一次购屋的人提供另一个融资的选择,但里面对充满无法估计的风险,在参与人、投资和发展商3个角色中,参与人获得的将是最低。
1)首先,20%的付出,有人会提出,如果产业价是30万令吉,参与人能够拿出20%,即6万令吉,他基本已符合10%头期的门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给拿不出头期的人,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这20%。
2)而投资人在这5年里,也从参与人20%中获得每年5%的保证回酬,那发展商岂不是只获得80%的屋价?发展商愿意亏损20%的屋价把房子交出来?更大的可能是发展商提高20%的屋价出售,这逻辑就说得过去了。
3)计划5年后届满,参与人可以根据当时市价买下有关的房屋。如果5年后,产业涨价30%,达到39万令吉,参与人准备卖掉,他可获得之前投下的20%,即6万令吉,另6000令吉的回酬。
徜若他准备买下有关单位,他则需向再度融资32万4000令吉,比5年前多付2万4000令吉。
相反的,如果产业价格下挫30%,5年后只值得21万令吉,参与人损失早前投下的6万令吉,若要购买,则需再融资21万令吉。
从这情况看来,参与人还是任人鱼肉,最大的可能是房子和钱都失去。这计划如何照顾第一次购屋的人士?
卡立沙末所说的希盟币也令人产生疑问,就连公正党通讯局主任法米也呼吁政府等候国家银行推出加密货币指南,再作决定是否推出。
关于这希望币,卡立沙末只莫名奇妙的说过收益分3份,30%归系统开发者,30%归诚信党,40%归希盟,究竟这是怎样性质的加密币?谁又是这个系统的开发者?人民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今天,人民生活因为SST的实行而变得百上加斤,对于国家经济方向,我们的政府完全没有头绪,他们在制定政策时,不是聆听人民的声音,而是商家的声音,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越来越像MONEY GAME策划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