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公积金撒网式津贴制度,政府应宣导退休金重要性
(吉隆坡1日讯)马华发言人苏仪芳建议政府以一对一的拨款方式(Matching Contribution)补贴公积金第一户头存款不足1万令吉的B40群体,并以500令吉为上限,除了能达到政府欲协助在经历疫情后公积金存款偏低的民众,更应该通过这项补贴达致加强针对公积金存款与退休养老重要性的教育宣传工作。
她是针对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政府将拨款10亿令吉,为年龄介于40岁至54岁,从公积金第一户口存款少于1万令吉的公积金会员,无偿增加500令吉存款时这样指出。
她补充,经历了近2年的新冠疫情肆虐后,在经济压力下,人民不得不多次通过政府推出的特别提款计划如i-Citra, i-Sinar等,从自身的公积金户头提款来解决生活的燃眉之急。而政府提供津贴的手段虽然能协助增加B40群体的公积金存款,然,这仅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大马65岁或以上的乐龄人口比例,在过去20年剧增,从2000年的3.9%大增至2020年的6.8%,已逐步迈进老龄化社会。因此,退休规划更显起重要性。所以,政府除了提供公积金存款无偿的津贴,可以通过1元对1元的补贴机制,藉此加强宣传公积金与退休规划的重要性,重塑公积金作为人民养老储蓄规划的重要角色。”
根据公积金标准,为应付基本的退休生活,会员55岁退休时需最少存有24万令吉退休金。然,目前预计近50%的会员在退休年龄依然无法达到基本退休金门槛。因此,她表示,除了雇员和雇主在法令下强制缴纳的公积金数额外,自雇人士或民众每月自愿缴交公积金的重要性亦不可被忽略。
“EPF i-Saraan 是政府推出的一项自愿缴纳公积金计划(EPF Self Contribution),不仅让雇员,甚至是自雇人士或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也可自愿与弹性地存款至自己的公积金户口,其目的就是要人民重视年老退休储蓄的规划与其重要性。”
她强调,政府向来均有为B40与需要的群体提供现金援助。因此,公积金津贴不应如出一辙,而是应纳入退休规划的考量,除了津贴,更藉此加强退休规划意识。只有通过双向的配合,政府的500令吉津贴才能花的物尽其所,发挥最大效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