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生育率低于人口更替水平,冲击劳动市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政府需未雨绸缪制定策略
- Admin
- Oct 15, 2022
- 3 min read

(吉隆坡15日讯)我国2021年总生育率下降至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1.7个孩子,少子化趋势呈现难以逆转的现象,不只加速人口老化,也对劳动市场带来直接冲击,进而为国家经济成长制造严峻挑战,政府是时候从人口结构、社会成本、经济发展等方面,策划并推动符合短、中、长期目标的更全面且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
马华发言人苏仪芳今日针对国家统计局于本月13日发布的国家人口最新统计数字,所呈现出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的问题发表文告,表达了深切的关注与与忧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我国每名生育年龄女性总生育率(TFR)从1970年的4.9个孩子降至2021年的1.7个孩子,2021年新生儿人数与2020年相比更是急剧下降了6.7%(也就是减少了3万1760),录得10年来最大降幅。
苏仪芳说,生育率的下降对和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劳动市场产生直接冲击,活跃劳动市场的下降,老龄化的社会成本会很高,尤其是大部分中下层人民在经历新冠疫情打击,提取了多年储蓄的公积金后,高达67%大马人的存款不到24万令吉的基本退休存款额,许多人目前所拥有的公积金甚至低于一万令吉,已不夠支撐退休生活,加上日益高涨的医疗保健费用,不只对政府造成庞大的医疗负担,也使得因为家庭少子化,人口寿命延长而必须反哺多名长辈及养育下一代的年轻夫妇,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
也是马华峇央峇鲁国会选区协调员的苏仪芳指出,人口出生率下降所造成的连锁效应,势必导致人民幸福指数下降,生活压力倍增进而造成社会问题,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将形成重大的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在2039年,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4.1%,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化国行列之前,立即采取有效的策略与行动。
苏仪芳说,政府在刚刚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中,出台了短期解决方案和措施,包括拨款25亿令吉予社会福利局(JKM),每月为贫困的乐龄人士、儿童、残疾人士及慢性病患者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也继续提供2100万令吉拨款,以支援为乐龄人士、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私人照护服务的非政府机构和组织运作。
“为了提高国家的生育率,同时减少儿童发育迟缓的问题,政府也计划推动大马一家婴孩(CahayaMata Keluarga Malaysia)倡议,为在2023年生育孩子的大马一家援助金(BKM)受惠家庭提供一次性500令吉的援助金。”
苏仪芳说,虽然2023财案的上述拨款和援助可在一定程度上纾缓乐龄人士和父母的困境,但这些短期应对策略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若无长远规划,不只无法治本,也将导致政府在未来必须承担更重的财务负担,因为这样的负担随着生活指数的日益高涨,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长期而言,如何妥善规划,将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冲击降到最低,包括善用乐龄人士在职场的经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对国家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仪芳建议政府在加速经济转型,使经济的发展更具包容性的前提下,一方面解决越来越多夫妇面对不孕的问题之余,制造友善环境,让夫妇更乐意生育;另一方面则全面善用乐龄人士的经验与技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效力并减少对孩子的依赖。换言之,政府可以在生育保健、减轻孩子养育费用、乐龄就业、收入保障和老年照护等领域,采取一些具有创意的措施,包括:
1. 提升与完善不孕症的治疗,为克服不孕问题的夫妻提供医疗补助;
2. 通过税务奖励,结合社区与雇主力量,提供可负担的育儿与安亲班和乐龄人士日间照护服务;
3. 更灵活、有效率和具包容性的乐龄就业政策,包括 乐龄人士就业收入免税、 为雇佣乐龄人士的企业提供特别奖掖,通过公私合作计划为乐龄人士创造弹性的兼职机会等。
苏仪芳说,以政治稳定为前提,只要政府能够按部就班制定策略、部署政策并落实各项计划,将有助于缓解甚至扭转国家因人口老化和少子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国家经济成长创造新动力,人民的生活也将不断得到改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