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炒作马币贬值课题,马华提3建议抗强势美元

对于近期反对党不断炒作因政府监管不力,导致马币贬值,并误导民众,我认为有必要厘清和纠正这些误导性的言论。
误点1:马币贬值属暂时性。马币贬值是因为美元走强,而且这是全球都面对的问题,绝大部分货币对美元都在贬值。美元升值是因为对美元的需求大。全球大部分经济体接下来都会面对经济放缓的困境,加上地缘政治风险扩大(乌克兰事件等),以及美联储预期将大幅升息来压制国内通胀。这些因素都导致资本外逃,寻找安全资产,也就是买入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其他货币贬值。很明显,这是市场波动导致的暂时现象,不是结构性问题。这种情况在过去都发生过,每次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大变动时,都会发生,没什么奇怪,所以只能说没常识,没读书的人最可怕。
误点2: 由于未能遏制通胀,所以国行升息。马来西亚国行一向来都是用利率政策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难道前财长不知道?林财长把话说反了。国行升息是为了压制对通胀的预期,属于预防性措施,旨在调控接下来的通胀预期。此外,国行升息也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所有的外部因素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的情况都必须纳入考虑。所以,不是因为政府未能遏制通胀,所以国行才被迫升息,而是国行主动采取措施来压制通胀,避免未来通胀失控。 再者,林冠英说的是输入性通胀(import inflation),其原因是因为美元对所有货币都大幅升值。这已经超越任何政府可以控制的范围,除非我们可以自己印美钞,所以林冠英的言论,根本是无稽之谈。
我认为,政府反而应该从这3点建议着手,以对抗强势美元走势,缓解马币兑美元贬值的情况。因为马币兑美元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上升,造成了人民的负担。
首先,政府可以给予必需品行业的进口商津贴来对抗通膨,尤其是进口的粮食。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大马每年进口的粮食超过了500亿令吉。在大马进口的小麦中,超过80%来自澳洲,然而因为受到乌俄战争的冲击,该国正面对40年来历史新高的通膨率。为了减少对于他国粮食进口的依赖,政府必须要更多的重心放在种植业并吸引更多年轻的人才参与其中。
第二,提供税务优惠给科技公司来马投资
我国不能只是满足于于外资来大马设厂。反之,我们需要引进各种高端技术来为我们所用。新加坡就是绝佳的例子。政府除了可以提供各种税务优惠给科技公司来马投资,我们也需要完善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来马投资的科技公司提供保障,以为了提高各领域的技术以及竞争力。
第三,需建立良好的市场预期以及国家的国际声誉,以吸引外资
我们目前已经有许多良好的政策以及经济计划,包括《大马绿色科技大蓝图:2017-2030年》和第12大马计划(Twelfth Malaysia Plan)等。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很多计划都被暂搁了,而后续的政权更迭也使得外资对大马望而却步。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个稳定且强大的政府来引领经济。
在希盟执政期间,希盟除了频频犯下施政错误。仅仅是取消大型计划,希盟政府就向外国政府以及厂商赔偿了超过20亿令吉。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他们更是有意误导外资与民众,让他错误地认为大马随时都有面临破产的风险,导致外资却步。试问如果一间公司一直告诉别人他要倒了,你还敢投资吗?
林冠英一如既往地在误导民众。全球经济放缓,俄乌战争,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国际局势不稳定导致几乎全世界的汇率都面临冲击与挑战。确实,马币对美元下跌了9%。但相比之下,马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却是大幅提升,马币/英镑(+8%),马币/欧元(+4%),马币/日元(+12%),马币/人民币(+1%),马币/泰铢(+1%),马币/菲律宾比索(+3%)。难道这些国家(英国和中国)的领袖都不如林冠英更懂经济?我国身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出口导向国,马币疲软好比双刃剑。正面影响 - 我国出口商的货品将会更具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进口商所面对的挑战则是无可幸免的。我们了解各行各业所面临的状况,因此在来临的2023财政预算案,我们已经拟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来缓解人民所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