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潘俭伟踢爆为“临时”会计师,林冠英不专业原因终于揭晓?

日前,财政部长政治秘书潘俭伟护主心切,为了证明其上司林冠英是货真价实的“合格专业”会计师,在记者会上信心满满出示了林冠英的证书。但却万万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林冠英确实并非“合格专业”会计师,而只是“临时”会计师。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有不少人怀疑,林冠英作为一名“合格专业”的会计师,与他担任财政部长后的言行水平,为何却完全不匹配。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现在印证了人们疑问的,竟然就是林冠英本身的爱将潘俭伟。
希盟上台执政,林冠英在上任财长开始,许多言行引起人们质疑他不专业。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都跟他作为“临时”会计师的能力有关。
一、国债算法与众不同
一直以来,我国计算国债的方式和全世界的其他国家一样,仅把中央政府的国债(直接债务)列在其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把“或有负债”(contingent liabilities)视为债务。我国的“或有负债”主要是来自政府作为高教基金局(PTPTN)、负责捷运和泛婆罗大道工程的Danainfra等机构的担保,这些计划并没有失败,因此根本不构成“债务”。但林财长却把全部归类为国债。
二、国债比例一变再变
林冠英成为财长后,出现了3组不同的国债占GDP比例数字,包括2018年5月23日的国债相当于GDP的65.4%。、2018年5月24日的国债相等于GDP的80.3%以及同日的国债占GDP的比例为75%。
最终,国债的数目从国阵执政时期的6480亿令吉,希盟以上台后变成了1兆令吉。
三、放错小数点位置
2018年8月13日,林冠英在国会下议院作出道歉,因财政部误植信托账户余额的小数点位置。把实际上消费税(GST)退款信托基金账户的1亿4860万令吉余额变成14亿8600万令吉,因为财政部弄错小数点位置。这种低级错误让人难以置信,也突显财政部的不专业办事能力。
四、中美贸易战,大马到底是受害还是受惠?
2019年2月8日,林冠英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如果中美贸易战停止,大马经济就会松一大口气。但在4天后,也就是12日,他在出席选区活动时却说,我国可以在中美贸易战中受惠。
到底大马在中美贸易战中,是受害还是受惠?林冠英说辞反复、自相矛盾,让人好混淆!
五、财政部变空壳部门
首相马哈迪委任林冠英为财长后,又委任阿兹敏为经济事务部长,当时已引起两个部门职权是否重叠的疑问。
再后来,国库控股和国家石油公司、国民投资机构转由首相办公厅监管。而经济事务部也进一步扩大职权范围,监督32个中央机构,其中大部份是从财政部移过来,包括:国家股权公司(Ekuinas)、马来西亚高铁机构、土著议程领导单位(TERAJU)、各州发展机构。这一来,由林冠英所掌管的财政部已几乎沦为“空壳部门”,身为财长的林冠英也无异于领白薪。
如今林冠英被踢爆只是一名“临时”会计师,看来当时马哈迪的决定自有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