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能为照顾一些人而伤害更多人,马汉顺:扶贫政策需公平合理

  • Admin
  • Jun 11
  • 2 min read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表示,当前民生艰困、物价高涨的现实中,政府确实有责任推出扶贫措施,协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然而他也强调,扶贫并不等同于排富,更不能以牺牲另一群努力生存的人民为代价。若一项政策的初衷是“照顾一些人”,最终却“伤害更多人”,就必须全面、审慎地重新检讨。

 

MyKasih与Jualan Rahmah:原意良善,执行偏差

 

MyKasih与Jualan Rahmah本是出于济困扶弱的美意,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选择性倾斜”,并引发一系列结构性的连锁冲击。尤其在非城市地区,政策不但未能带来公平,反而逐步侵蚀了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

 

一、MyKasih:精准扶贫之后呢?

 

MyKasih的设计理念,是协助特定群体购买基本生活所需,但问题在于,受惠者只能在指定的连锁商家消费。这无形中将许多长期扎根乡镇的小型家庭商店排除在外,形成制度性的边缘化。

 

这引发几个关键问题:

 

当我们帮助贫困家庭的同时,那些默默经营、维持社区经济的小商户,又该由谁来扶持?

 

为什么一个“帮助一群人”的政策,竟成了另一群人“撑不下去”的原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受惠者居住在甘榜或乡村,必须远赴城镇才能在指定超市使用MyKasih津贴。这不仅不便,更背离了“就地援助”的初衷。而那些无法参与计划的杂货店,只能眼睁睁看着顾客流失,却找不到任何申诉或加入的机制。

 

二、Jualan Rahmah:低价的代价

 

Jualan Rahmah看似通过补贴降低售价,惠及消费者,但实际上,是政府用公共资源补贴“特定者”,压低特定商品价格。这种做法看似利民,实则只惠及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的少数人,却对整体零售链带来伤害。

 

尤其当这些低价销售频繁在同一区域举办时,便对周边杂货店和传统市场形成“碾压式竞争”。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这就像医生为了救一个病人,把同一病房的其他病人赶出去——结果是,表面救了一个人,实则造成更大的伤害。

 

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全民利益的守护人,理应确保公平的竞争环境,而非既当裁判,又下场比赛。若政府以纳税人的钱参与价格战,最终受害的,可能正是同样缴税维生的中小商家。

 

三、扶贫政策的底线:不能“杀富济贫”

 

真正负责任的民生政策,不应是“制造新的赢家与输家”,而是保障市场公平,让每一个在泥泞中打拼的个体,都有生存的空间。若MyKasih无法开放更多本地商家参与,便是对资源分配的垄断;若Jualan Rahmah持续集中在特定区域,便是政策的不公。

 

政府的角色不是开超市,而是制定公平、合理、可持续的游戏规则。否则,扶贫最终将变成“圈养”一群依赖政府的人民,同时压垮一批原本自食其力的中小商户。这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国家危机。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