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邱爱婷:营养食品被征税加剧“饮食不平等”,政府应立刻检讨税制结构

  • Admin
  • Jul 6
  • 3 min read
ree

随着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征正式上路,民众生活成本持续上扬。马青副总秘书邱爱婷律师今日指出,虽然许多基础食品仍属免税品类,但部分蔬果、进口营养品及相关物流服务所衍生的间接税务成本,已悄然转嫁至消费者,导致城市与郊区家庭在日常饮食营养方面面临新的不平等压力。


“我们必须意识到,税制不仅是财政工具,更是社会公平的反映。若营养必需品如水果和蔬菜在市场机制中变得‘越来越贵’,国家未来将为今天的饮食不均付出更沉重的健康代价。”


营养食品价格上扬,贫中家庭“吃得起但吃不好”


邱律师指出,SST扩征虽未直接针对大部分基础食品征税,但其覆盖范围却包括许多与食品供应链相关的服务与成本,如冷链运输、食品加工、包装与销售环节,最终推高整体市场价格。


她警告,这种“看不见的税负”将迫使中下阶层家庭在采购食品时不得不在营养与价格之间妥协,长远恐形成“热量充足但营养匮乏”的饮食结构。


“这是一个逐渐浮现的‘营养贫穷陷阱’。当一篮水果的价格等同一餐高热量快餐时,选择变成了生存策略,而非健康决策。”


“营养特权化”正在侵蚀基本人权


邱爱婷指出,进口水果如苹果、橙、葡萄、蓝莓等,尽管在公共卫生角度具有高营养价值,但因属于非本地种植品种,常被归类为“非必需消费品”,进而被征收SST。这种税务分类逻辑,将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误视为奢侈品,不但违背食品安全政策方向,也变相剥夺弱势群体的营养选择权。


“我们不能让营养成为一种‘特权’,让有钱人可以吃得精致,而中低收入家庭只能靠淀粉果腹。这是公共卫生、社会正义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系统性隐忧。”


公共健康、教育与生产力将面临长期隐形代价


她进一步强调,缺乏足够营养的饮食结构与学习力、专注力、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对儿童成长与成年人口生产力构成潜在威胁。


“目前已有数据显示,大马有逾九成国人未达每日推荐水果蔬菜摄取量。如果营养食品因税而进一步脱离一般家庭可负担范围,我们将面对慢性疾病激增、医药成本上涨与人力素质下滑的多重挑战。”


政策建议:将营养食品列为零税率商品


为确保粮食安全与国民健康,邱律师提出三项具体政策建议:

1.  将高营养价值进口水果列为SST零税率项目,尤其是本地无法种植的果品,如苹果、橙、奇异果与莓类等。

2.  检讨食品供应链上的服务项目是否可豁免SST,例如冷藏物流、食品分销、营养标签认证服务等,降低间接成本。

3.  实施“营养保障券”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水果蔬菜补贴,确保营养基本权利不被市场排斥。


不能让税制成为公共健康的隐性敌人


“一个国家的强大,始于健康的人民。我们支持合理征税、支持财政改革,但不能容忍营养食品被纳入‘税收盘算’,使家庭在预算压力下牺牲健康。这不仅是税务政策的盲点,更是公共伦理的警钟。”


邱爱婷最后呼吁,政府必须跳出“税收vs消费”的旧有思维模式,从“营养权”与“食品公平”的高度重新定位SST架构,才能确保国家粮安、民安与未来发展基础稳固不移。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