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兴:短期“惊喜”暴露治理缺口,结构性改革才是正道!
- Admin
- Jul 24
- 3 min read

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秘书李家兴认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长期预告的“特别惊喜”最终出炉,内容却令人失望。这些宣布的措施——包括向18岁及以上大马公民发放一次性100令吉现金援助、RON95汽油价格下调6仙、将9月15日列为额外公共假期、延后多条大道的过路费调涨——既未能为民众带来实质纾困,也未能恢复市场信心。
这些短期措施不仅未能提振信心,反而加深了外界对政府施政方向的疑虑。对许多马来西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而言,这些措施几乎无感——100令吉最多仅能应付几天的基本开销,而6仙的油价下调,在通胀高涨的现实中可谓杯水车薪。
更严重的是,政府依然倚赖“现金式民粹”来管理经济不满,而眼下的马来西亚,更需要的是长期的政策清晰度、体制稳定以及经济再平衡的系统性布局。
我们看到以下几个关键治理缺口:
- 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征毫无预警,令商家与消费者措手不及,直到民间强烈反弹后,政府才考虑增加豁免项目,显示出事前缺乏远见与利害相关方的沟通。
- RON95汽油补贴机制讨论多年仍未有具体方案或时间表,令市场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
- 大马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毫无进展,而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却已达成有利调整,显示我国在外交与经济战略布局上的不足。
- 美国对大马产品征收25%进口关税,尤其冲击电子与制造业,对我国出口竞争力、供应链稳定及就业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电电(E&E)产业作为我国GDP支柱的地位将面临风险。
尽管政府也展示了一些正面的经济指标,如202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4.4%、6月通胀率降至1.1%、全球竞争力排名上升等,但在人民仍挣扎于生活成本高涨与薪资停滞的现实中,这些数据难以产生说服力。
真正的威胁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而是体制性问题。马来西亚正面临陷入“被动施政—财政民粹—错失良机”循环的危险。
对此,李家兴呼吁政府立刻转变方向,推动真正有内涵的结构性改革:
一、停止倚赖一次性援助
一次性现金援助或能短暂缓解压力,但无助于建立社会韧性,也无法解决不平等、生产力停滞与就业不足等深层问题。
二、正面应对贸易与关税挑战
政府必须拟定清晰的国家战略应对美国高关税,包括加强贸易谈判、重构供应链结构,并拓展其他替代市场的出口通道。
三、改革技职教育体系(TVET)
TVET应与产业深度结合,确保毕业生具备就业能力,减少青年毕业后只能投身“外送经济”等零工市场的现象。
四、重塑数码经济发展战略
尽管政府已提出“数码经济蓝图”,但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晶片设计及云端科技人才发展方面仍落后于周边国家。必须更加聚焦于实际执行与技术型劳动力培育。
五、推动“公平成长”而非“均等分配”
政府应通过能力建设、竞争融入及精准技能提升,赋能底层群体,协助其在市场中自立,而非将有限资源一味平均分配。
总结而言,人民需要的不是“惊喜”,而是方向、决心与改革。唯有推动结构性转型,才能建立一个具韧性与包容性的国家经济体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