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RM100援金是为问责求改进,郭信志:张哲敏缺民主素养
- Admin
- Jul 25
- 2 min read

行动党金宝国会议员张哲敏指控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炒作”100令吉慈悯基本援助金课题,马青中委郭信志驳斥,张哲敏将一切批评标签为“炒作”或“抹黑”,恰恰反映了他缺乏应有的民主素养。他反驳道,在民主国家里,监督政府、审查政策是议员应尽之责。提出疑问,要求更合理的机制,怎能轻率归类为“为反对而反对”?马华的批评不是为了反对,而是为了问责与改进!
郭信志指出,张哲敏避重就轻,未能正面回应核心质疑。安华政府宣布将2200万名18岁以上公民“一视同仁”发放RM100援金,确实包含高收入群体(T20)。他质疑这是否符合援助金“集中资源救助弱势”的初衷?马青质疑的是分配方式和政策设计的精准度,而非援助本身。难道政府认为,所有18岁以上的人民,包括富豪,都同样需要这区区100令吉的“慈悯”吗?
张哲敏强调年底未使用款项将自动退回系统再分配。郭信志说,这固然是机制的一部分,但质问道:为何不一开始就设定筛选标准,将资源优先发放予B40及M40? 这不是更有效率、更具目标性的政策设计吗?他认为,“自动退回”听起来像是事后补救,绝不是一个高效、精准政策的证明。难道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不需要前瞻性思考,而是等问题出现了才来“亡羊补牢”?
郭信志更批评,将援金发给富人,再期望他们“不动用”,这分明是一种道德式规劝,而非制度上的精准分配。社会资源分配,应由系统性机制保障,而非靠人民“自我克制”来达成政策目标。政府在施政时,难道要寄望于公民的“自觉”与“良心”,而非建立严谨、公平的分配制度吗?他直斥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针对张哲敏指魏家祥“扮演比反对党更反对党的角色”,郭信志反驳道,这显然混淆了政府后座议员与内阁成员的职责。他强调,后座议员有权也有义务在民生政策上发声、纠偏,提出意见。党派认同不应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难道张哲敏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一员,就只能对政府政策唯唯诺诺,不能提出任何质疑与改进建议吗?他认为这哪里是民主议员应有的风范?
最后,郭信志说到,如果政策真的周全合理,为何社会反应依旧存在混乱与不满?为什么连最基本的目标对象、发放逻辑都需要事后再三“解释”?一个清晰、有逻辑、有目标的政策,不应需要这么多“补充说明”。他强调,人民要的是问责,是政府对公帑使用的交代,而不是这种苍白无力的“护航式”解释!
他呼吁张哲敏,请停止这种毫无意义的政治口水战,真正回应人民对政策透明度和效率的合理质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