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婷:特殊人士误挂国旗非恶意行径,不应政治化羞辱教育工作者
- Admin
- Aug 5
- 2 min read

针对日前波德申中华小学因特殊人士误将国旗倒挂而遭巫青团长莫哈末阿克马严词斥责,甚至要求惩罚校方的言论,马青副总秘书邱爱婷律师严正指出,将无心之失上纲上线为“校方不负责任”,不仅缺乏人性,也严重误导社会对特殊群体与教育工作者的认知与尊重。
“在毫无证据显示行为具有政治动机、蓄意侮辱之下,将个别特殊人士无心之误当作全校乃至全体华小的‘责任’,不仅不公,更是赤裸裸的政治操作。”
特殊人士值得工作机会,不应因一时疏忽而被羞辱
邱爱婷强调,马来西亚作为多元共融的社会,近年来在倡导残障人士融入职场、赋权工作方面已取得良好进展。教育机构作为包容的前线,本应获得赞扬而非羞辱。
“我们应为该校聘用特殊人士感到骄傲,而非在其一时疏忽下全盘否定,甚至追打校方。特殊人士不是政治攻讦的工具,更不是‘犯错就该被公开羞辱’的群体。”
无心之失,不应政治惩罚
她指出,校方聘用特殊人士本身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实践,而此次倒挂国旗事件,既无恶意、亦已迅速纠正。要求“不分青红皂白地惩处校方”的言论,不但过于极端,甚至有鼓励打压特殊员工与教育者士气的危险。
“如果日后每一名特殊人士因工作失误都可能连累雇主受罚,那我们是否还鼓励包容与接纳?这会让整个社会倒退。”
切勿制造“莫须有的爱国标准”
针对阿克马不断以“国家尊严”之名要求惩罚,她指出:“国家尊严,绝非建立在羞辱弱者之上。”
“倒挂国旗固然应纠正,但一个进步社会的尊严,也体现在我们如何看待弱势的错误。我们可以纠错,但不能用政治的放大镜去审判一个原本值得同情与理解的错误。”
她进一步提醒,将爱国主义标签化、惩罚化,只会制造更多恐惧,而非激发真正的认同。
她呼吁三点理性行动:
- 教育部应保护特殊员工在职权范围内的尊严与权利,不因个别事件而削弱共融政策。
- 政治人物应克制言论,避免制造舆论霸凌,让教育工作陷入不必要的恐慌与抹黑。
- 社会应回归理性,支持校方包容精神,也为特殊人士提供更多友善与理解的职场空间。
“教育,是一座社会价值的灯塔。我们不能让政治言论模糊了是非的界线,更不能让一句‘犯错就罚’,吓退所有愿意雇用、接纳与信任特殊群体的机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