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家兴:攸关治理品质民主信誉,恢复直区地方选举刻不容缓

  • Admin
  • Aug 28
  • 3 min read
ree

马华联邦直辖区州联委会秘书李家兴呼吁政府即刻启动恢复联邦直辖区地方政府选举。这是关系到首都治理品质、国家民主信誉、投资者信心与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抉择。


李家兴表示,长期以来,吉隆坡、布城与纳闽的地方当局由中央委任产生,民众对服务效率、透明度与问责机制的期待,难以通过选票形成有效监督与纠偏。联邦直辖区是国家门面,任何治理细节都会影响马来西亚整体形象。要真正把吉隆坡打造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首都,地方治理的民主化已是刻不容缓。


回顾历史,吉隆坡早在1952年便举行过地方选举,成为马来亚最早的市政选举之一。然而,1965年国会通过紧急条例冻结地方选举,自此改采委任制。1972年吉隆坡升格为“市”,1974年更成为联邦直辖区,地方政府从此完全置于联邦权限之下,选举至今未恢复。换句话说,地方选举并非“从未有之事”,而是“被中断的制度常态”。恢复地方选举,既是回归宪制精神,也是回应现代治理需求。


从治理成效看,吉隆坡的市政预算规模庞大,2024年达26.6亿令吉,2025年更进一步上调。这类庞大资金的运用,必须有民意监督与周期性授权作为根本约束,才能形成“绩效—问责—再授权”的正循环。在委任制下,民众对服务不满往往只能透过投诉与媒体曝光表达,缺乏选票作为终局问责。恢复地方选举后,议员与市长必须以政纲与成绩面对选民,政策将更因地制宜地回应不同社区的需求。


从国家制度层面看,联邦直辖区13个国会选区、在每一个国会选区增加两到三个民选市议员、将能把层治理结构更完整,民主制衡就越稳固。恢复地方选举需要法律修订与政治意愿,但并非不可实现。事实上,多个官方与学术研究早已提出恢复地方民主的建议,这显示社会对改革的期待从未消失。


从国际形象与经济竞争力来看,全球多数国际都市都实行地方民主机制,以透明与问责赢得投资者与居民的信心。吉隆坡要成为吸引资本、人才与企业的区域枢纽,就必须展现制度的公开、公平与可监督性。恢复地方选举,将是传递我国治理成熟与民主自信的最佳信号。


从社会角度看,地方选举能把居民协会、行业团体、青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纳入制度化的参与管道,让市民社会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矛盾与民怨,也能培育更多未来的公共治理人才与国家级领导者。


当然,社会上也有人担心成本、稳定性和族群代表性的问题。但事实上,选举的成本相较于庞大的市政预算微不足道,却能换取更高效的治理与更透明的问责;稳定性恰恰来自制度化的竞争与程序化的民意表达;至于代表性,则可透过合理划界与制度设计来保障。


李家兴表示、恢复联邦直辖区地方政府选举,是回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基本常识。它让公共资金更有效率、让服务回应真实需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也让吉隆坡、布城与纳闽以更成熟的制度形态,向国内外展示马来西亚的民主自信与治理能力。我们呼吁政府即刻启动相关法制与行政筹备工作,与国会、在野党、学界、专业团体与市民社会一道,制定明确路线图与时间表,尽快把选票还给人民,把问责带回市政,把信心带回首都。


恢复联邦直辖区地方政府选举,不仅是民主理想,更是改善民生、提升治理品质、增强国家形象与强化社会信任的必要一步。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