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马六甲性侵案揭教育体系崩坏,李国成:教长教育价值判断严重错位

  • Admin
  • 2 days ago
  • 2 min read
ree

马青中委兼雪州马青署理团长李国成表示,震惊全国的马六甲中学生性侵案,再次暴露我国教育体系的严重失序与教育部在危机处理上的价值错位。这宗震惊全国的悲剧,早已超越单纯的校园个案,它们是教育体系长期忽视校园安全与品格纪律,导致制度性崩坏的铁证。


教育部长法丽娜涉案学生仍可参加SPM考试的言论,即使声称基于教育权利,但在社会群情激愤、悲痛未止之际,这番回应无疑是脱节且冷酷的,直接暴露了教育部在危机处理中价值判断的严重失衡。


“当社会在追问,为何学生能在校园内遭受集体性侵时,教育部却关注是否能考试。这不是制度的冷静,而是感情的缺席。”


尽管教育总监事后宣布涉案学生已被勒令停学,并将依据调查结果决定开除,但这迟来的行政应对,已无法掩盖教育体系在监督、管理与问责方面的全面失衡。事件的本质,早已超越“纪律范畴”。


马六甲案件并非孤立。早前Zara女学生堕楼惨案,同样揭示了校园内的系统性冷漠、霸凌文化与制度性忽视。Zara因被霸凌而失去生命,可是教育部当时的应对,也同样缺乏对校园心理健康与安全机制的深层检讨。


两起悲剧的共通症结,是教育体系对“程序”的僵化执着,以及对“公义”与“人命”的战略性忽视。 悲剧发生后,教育部首先谈论的是行政安排和考试程序,而非即时问责与根本防范。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已是“教育权”凌驾于“学生安全”,“程序正确”取代了“公义应对”的制度性宣告。


校园霸凌、性骚扰与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说明学校早已失去应有的威信与纪律界限。校园本应是最安全的学习场所,如今却成为受害者最脆弱的地方。

当制度允许施暴者安心备考,却让受害者独自承受痛苦,这传达的不是公平,而是赤裸的冷漠与纵容。


教育的意义,绝不在于保障施暴者的考试权,而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在安全、有尊严的环境中成长。若教育部不从根本上检讨体制与价值排序,不将学生安全与道德纪律置于首位,未来的Zara与马六甲事件,必将一再重演,吞噬我们对教育的最后信念。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