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策非儿戏

  • 沈明信《中国报》
  • Oct 25, 2018
  • 3 min read

这几天宗教界的朋友私底下都在抱怨政府:搞什么鬼?在完全没有征兆、讨论的情况下,晴天霹雳一声:宣布斩钉截铁、立马废除死刑。

新闻一出来,支持和反对的两派群起汹涌,相 互指责的骂声、酸声四起。正当大家都还未搞清楚状况,就被舆论施压:怎么你佛教界静静不出声?

抚掌仰天大叹:该说什么?你说,佛教徒应该说什么? 你去监狱弘法,遇到一名得知免死喜极而泣的毒贩,当说恭喜。

但是,你能否回过头来对着 朱亚寿和沈依玲说:“我恭喜所有死囚终得免死,包括杀死你女儿的凶手。” 你说得出来吗? 别傻了,任你翻遍《大藏经》、把所有最优美的偈颂抄录出来,也不能摆平这个场面;任你用尽千言万语也道不尽世道人心的两难。

废死的议题牵涉甚广,尤其是当中有许多的个案,此刻真的不能一语道之:支持或不支持。 而我们看到政府伧促行事,忙乱之中竟然草率提议以金钱补偿受害者的家属,惊觉:这是什么玩泥沙的政府?

政府要废死,是否有请专家研究各方面的影响?是否有与公民社会讨论?是否有做好民众教 育的宣导工作?你看部长的语无伦次,就应该知道:没有。 为此,我们弄错焦点了:现下不是废不废死之争,而是政府处事太草率、儿戏,那么重要的 刑法改革,能不能做好研究?连环杀人犯和受人牵连的毒驴所受的刑罚能不能加以研究有所区别,而不限于死或不死这条线上? 没有。

政府把门关上,任你自己去吵。为此,国人现下最应该做的一件事,莫过于放下争论,全力痛骂政府。 问题又兜回来了。佛教徒支持废死吗?教界并没有统一的立场。不过,看到大家吵吵嚷嚷, 一些言论确是让我深思:其中一项是提到见杀随喜的问题,要讨论支不支持废死,要自问是出自嗔恨心或慈悲心?

我认为,个人的修行境界不应该纳入国法讨论的范畴。上座部的说法,人要修行证得三果圣人才能断除嗔心,为此,请问朱玉叶的凶手被判有罪,或死刑、或囚禁30年,你闻判之时能做到如如不动、没有一丝“叫好”的嗔心?

如果做不到,那么是不是佛教徒应该要反对一切刑罚,不单单是死刑?如此的深究下去,最妥贴的做法莫过是回到佛陀时代,如指鬘大盗等穷凶极恶之人,一旦在僧团披剃出家,等于洗净一切、重新做人,免于王法刑责。

很可惜,我们没有活在2500年前的憍萨弥罗国,而是今日的马来西亚。对于刑法、对于人命,如此重大的议题,社会上有那么多不同的愤怒、悲伤、喜悦、懊恼、恐惧、责难,我们 不是死囚、也不是死囚或受害者的家属,对于这些实实在在的情绪,一律给予理解、聆听、 包容、接纳,才是真正不偏不倚的慈悲。

佛法弘传讲求“契机、契理”,此刻高调大谈宽恕、慈悲、要放下执着、吊死罪犯于受害者家属无益等等,对于朱亚寿、沈依玲等心怀不忿者,不只是不公平,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们在情绪激动之余,以及许许多多同情他们的民众,今后将更加无法接纳佛家的论点。 你真的慈悲,就登门朱家、沈家,握着他们的手,听他们倾述两个小时,否则不要隔空喊 话。

就我所知,慈悲不是这样的。 有人建议政府效仿西亚某些国家的做法,交由受害者家属决定是否原谅杀人犯、该不该问吊,我仍觉得不妥。这对于受家属更可能是再度的伤害,原本该是法官的责任,转移到他们身上,不管他们在聚焦灯下所做的决定为何,这一辈子都难逃被人指指点点:被自身的同情者视为冷血和背叛,又或是被死囚的家属当成另一种形式的凶手。

做为一名佛教徒,我对于这件事情的立场是:我们要跳出支不支持废死的框框,促请政府拿出负责任的态度,就废死一事做好收集民意、研究、宣导的工作,确保国家刑法得以完善、 得以保障万民福祉。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横冲直撞、冲不了就U转,当知治国不易,国策更非儿戏!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ress.com.my/?p=1389087&fbclid=IwAR2bmYe9b6TfjwZSfiY3aU1cDrcGsI6M17P5YaVFffA71rAeY0czgKaUiqc

Comentário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