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系面对人力短缺药价飙升,马汉顺建议4项解决方案
- Admin
- 3 minutes ago
- 3 min read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表示,我国医疗体系目前正面对两股相互交织的压力,即人力资源短缺与特殊药物价格飙升。这两项因素不仅推高运营成本,也对医疗通胀造成显著影响。分析员预计,明年整体医疗成本或将上涨16%,这无疑对公共财政与民众健康保障形成双重挑战。
马汉顺指出,促成问题的原因很多。一是医疗人手短缺与人才外流。我国长期面临医疗专业人员流失的结构性问题。年轻医生、护士及专科医生倾向流向薪资更高、制度更完善的国家。背后深层的原因还有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晋升制度与合约制不稳定;工作负担沉重,导致职业倦怠(burnout);海外机会吸引力强,特别是新加坡与澳洲市场。此外,人手短缺意味着现有医护必须承担更高工作量,也迫使医疗机构提高薪资以留人,从而推高整体运营支出。
二是特殊药物与原料药价格上涨。例如,糖尿病及肥胖治疗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GLP-1 agonists)的需求激增。国际供应链紧张、专利药垄断及原料成本上扬,使得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本地制药业者面对投入成本增加、汇率波动及国际采购压力,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影响行业的可持续性。
三是不可知的潜在影响,包括医疗服务与药品成本同步上升,预计明年通胀率达16%,可能转嫁给患者与保险机构,导致医疗负担加重;政府需在预算有限下同时承担药品采购、医护津贴与设施升级,财政压力骤增;医护流失持续,服务等待时间将延长,偏远地区医疗可及性更受影响,公共健康风险上升; 疗产业链利润受压;制药、手套与医疗设备制造业可能面临“量增利减”的局面,长期削弱产业竞争力。
有鉴于此,马汉顺认为需要全面的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包括:
第一、重塑医疗人力生态,定期检讨医护薪酬与津贴,特比是合约医生转正问题;增加培训与住院医生名额,优先填补关键专科短缺岗位同时,通过“留才计划”提供职业发展与科研机会;鼓励医护弹性工时与心理支持,缓解职业压力。
第二、强化药品供应与成本管控,借助区域联合采购:东盟国家可探索联合议价机制,以增加采购规模、压低价格;推动本地生物制药产业升级:鼓励研发仿制药与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s),减少对进口专利药依赖;实施药品价格透明化机制:防止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第三、医疗体系的数字化与效率提升,扩大电子病历(EMR)与远程医疗应用,以减少人力负担;加强公私医疗协作,让私人医院在高峰期协助分流病患;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分配,确保每一分医疗预算花在刀口上。
第四、落实产业支持与财政平衡,对制药与手套制造商提供研发税务减免与出口激励;同时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持合理药价;政府可设立“医疗通胀调节基金”,在药价飙涨时进行临时干预。
我国医疗体系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若不正视人力流失与药物成本的结构性问题,医疗通胀将成为持续性风险。唯有政策与执行并重、短期应急与长期改革并行,方能确保大马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让“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健康愿景得以落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