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铁工地意外折射安全问号,马汉顺提3点修补建议
- Admin
- 15 minutes ago
- 2 min read

马来西亚铁道衔接公司(MRL)在士拉央东海岸铁路(ECRL)工地发生临时钢棚倒塌,迅即宣布暂停当地所有施工作业,承诺全力配合当局启动调查。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认为,事件虽未造成伤亡,背后折射出的安全管理问号,却不容草率带过。
根据MRL发布的声明,事故地点属于甘榜双溪布苏(Kampung Sungai Pusu)道路下方桥梁(RUB)第16号工程的一部分。下午约2时,结构突然失效,钢棚整片下坠,压中一辆正通过第二中环公路(MRR2)的铃木Swift轿车。从应急人员拍摄的现场照片可见,多根巨大钢梁横压车身,画面触目惊心,所幸司机奇迹般“安然无恙”,未酿成更严重后果。公司也已承诺向受影响的车主提供即时财政援助,表达责任担当。
然而,马汉顺认为,作为大型基建项目的一环,这类结构失效并非“偶然事故”轻描淡写便能带过;所牵涉制度、流程与风险意识的根本。东海岸铁路工程横跨多个州属,涉及大量高架、桥梁及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的每一次松懈,都是对公众生命的一次赌注。
基于此,马汉顺提出三点补洞与修补的建议,希望作为未来工程的防线,而非仅仅事后的急救:
一、全面重查所有类似的临时结构,零盲区的安全回溯。既然是“结构突然失效”,那就必须追问:这是材料问题?设计疏漏?施工过程中的偏差?还是检测制度形同虚设?我建议MRL与承包方立即对所有同类型临时钢棚、桥梁支撑结构及关键施工节点进行全面审查,并向公众公布抽查结果。东海岸铁路是国家工程,必须赢得人民的信任,而非累积公众的担心。
二、设立跨机构独立安全小组,避免“自查就是免责”。每当基建事故发生,承包商、发展商与主管单位自查自评,往往让人质疑其客观性。建议政府成立跨机构的独立安全小组,成员包括公共工程局(JKR)、工程师协会(IEM)与安全监管单位,以第三方视角审核施工流程与安全文化,避免让“惯性”遮蔽问题。
三、提升公共施工区的即时通报机制,减少公众在不知情中的风险暴露MRR2是繁忙道路,施工单位理应在关键风险时段或高敏感工程节点执行交通改道、部署防护棚或加强警示措施。建议MRL制定标准化的即时通报系统,包括:
- 工地重大吊装时的路段安全提醒
- 施工风险等级每日公告
- 与Waze、Google Maps共享实时施工信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公众在经过工地前“知道发生什么”,而不是“事后才知道危险曾经就在头顶”。
工程出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希望MRL能将此次事故视为制度上的红灯,而不是公关上的例行声明。真正的安全,不是写在纸上的承诺,而是落实在每一寸钢梁与每一次检查里的严谨。愿这次惊险的“安然无恙”,成为改善的起点,而不是一时的侥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