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发展法令扩大监管范围,马汉顺:须以透明专业可持续为基础
- Admin
- 1 hour ago
- 2 min read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近期拟议扩大《房屋发展(管制与执照)法令》(HDA)的监管范围,包括把“商业地契但住宅用途”的发展项目纳入管制。中华总商会(中总)表达审慎并提出建议,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对此深表赞同。
马汉顺指出,我国的住房政策必须建立在透明、专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任何改革若要真正保护购屋者,同时也必须避免过度增加发展成本,以致推高房价、削弱市场信心。
他提出五点建议说明:
一、明确界定监管对象,避免一刀切增加负担。拟议修法若缺乏足够定义,可能造成执行混乱,甚至引发法律争议。类似“商业地契但住宅用途”的项目,政府必须清晰界定其判定标准,并对混合用途项目采用“分层分类”式监管,而非一刀切纳入住宅管制框架。毕竟,清晰的定义,是保障与执行的关键第一步。
二、设立成本影响评估机制,确保新规不会推高房价。中总提醒,过度增加开发成本可能最终造成购屋者承担更大负担。这一点不能忽视。建议政府在推行所有重大监管措施前,进行“房屋发展成本影响评估”,设定透明门槛;若成本增加预计超过一定比例,就应重新检视相关条文。唯有如此,政府才能有效监管,同时确保人民买得起房子。
三、加速落实“一站式房屋信息管理系统”,提升透明与效率。资讯透明,才能减少纠纷,也能恢复公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除了加速推动“一站式房屋信息管理系统”,建议系统整合开发商注册、项目批准、建筑进度、投诉机制与地契用途资料,并开放部分信息供公众查阅。只有让购屋者在签署任何文件前,能够清楚了解项目风险,这是一个成熟国家的基本要求。
四、强化混合用途发展的管理架构,提升住户与商户保障。混合用途发展趋势不断上升,但也带来更多后期管理挑战。因此,有必要要求所有大型混合用途项目在规划阶段即提交完整的综合管理架构,并推动成立“建筑管理员委员会”,负责注册、培训与监督行业专业人员。只有管理制度越健全,住户与商户的权益就越有保障。
五、监管与创新并行,避免政策过度保守。监管的目的不是阻止发展,而是让发展更负责任。政府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应推动“监管沙盒机制”,让创新型发展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再根据数据与经验逐步完善政策。城市更新与混合型发展是国际趋势,我们的法规更不应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强化监管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执行方式必须精准、透明、平衡。相信只要政府能够充分聆听业界、民间与专业团体的意见,未来的住房监管制度将更完善,购屋者也将获得更稳固的保障。政府必须和各个单位合作,确保改革方向更周全、政策执行更稳健,让人民在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市场中安居乐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