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汉文:政府改革失衡,中小企业成牺牲者

  • Admin
  • 12 minutes ago
  • 3 min read

ree


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委员林汉文指出,2026年财政预算案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商界普遍认为这份预算案缺乏振兴经济的诚意,反而让中小企业背负更沉重的营运压力。


他说,根据多项民调与商会反馈,超过八成民众对本次预算案表示不满意。这份被包装为“改革型财政政策”的预算案,其核心内容却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BUDI95燃油津贴制度:推高物流与物价成本



林汉文指出,BUDI95燃油津贴制度导致营运成本上升。这些额外支出最终会反映在跑业务、运输与物流费用上,间接推高市场物价,也削弱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外劳公积金政策:加重企业人力成本负担



他表示,政府强制雇主为外劳缴交雇员公积金(KWSP),虽然名义上是保障劳工权益,但对依赖外劳的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来说,却等同于提高人力成本。


“对于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这只是账面上的调整;但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子发票(e-Invois):数字化转型变成隐形负担



林汉文指出,政府全面落实电子发票制度的初衷虽好,但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资源。系统设置、软件订阅、员工培训、顾问费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支。中小企不是不想配合,而是负担太重。


他强调,电子发票的落实增加中小企业的负担,因此政府有必要清楚阐明豁免门槛,让微型与小型企业能够获得合理的缓冲空间。


他也补充,业者原期待政府会发放电子发票数字化补贴。可惜期望不但落空,反而让中小企业陷入更大的成本压力。



500亿贷款担保计划重点错误,中小企难受惠



林汉文指出,首相兼财长安华宣布的500亿令吉贷款与政府担保便利,虽然数字庞大、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实际上并非直接援助金,而更像是一项“奖励计划”,主要对象是财务状况稳健、信用评级良好的企业。


“这笔资金不是纾困金,而是激励金。对于真正面对困境、现金流紧张、需要援助的中小企业而言,根本无法受惠。”


他批评,政府在设计政策时搞错了重点,错把“奖励好企业”当作“扶助弱势企业”的政策。


“当前的经济挑战,需要的是协助企业渡过难关的纾困措施,而不是锦上添花的奖励计划。政府若继续忽视中小企的处境,只会让更多中小企业被市场淘汰。”



改革失衡,中小企业被边缘化



他强调,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占全国企业总数97%,提供超过700万个就业机会。改革需要目标,但也需要节奏。若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时期推行增加负担的政策,只会让企业信心进一步下滑。


林汉文呼吁政府在落实BUDI95、外劳公积金及电子发票政策时,应提供更多过渡期与配套措施,如税务减免、系统补贴或技术支援计划,以减轻企业短期冲击。


“中小企业并不反对改革,他们反对的是没有配套、没有缓冲期的仓促改革。政府若要赢得商界信任,就必须以同理心和务实态度,重新检视政策的节奏与影响。”

Comments


  • Google+ Social Icon
  • Pinterest Social Icon
文章分类
新鲜热辣
联系管道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Facebook - White Circle
  • YouTube - White Circle
  • Twitter - White Circle
  • Instagram
  • Telegram
  • TikTok
  马华       蓝天
Copyright © 2020 Bulletin LANTIAN. All rights reserved. 蓝天● 版权所有,禁止擅自转贴节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