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德钦:既然强调“连带责任”,交长也该为致命车祸辞职!
马华副总会长拿督陈德钦抨击,交通部长陆兆福提出“重型车辆超载连带追责制”的建议根本不合理,质问如果连寄件人和收件人都要为运输超载负上连带责任,那当严重交通意外发生、造成伤亡时,交通部长本人是否也应该引咎辞职?这才是真正有建设性、有逻辑的“连带责任”。 陈德钦指出,陆兆福提议的重型车辆超载连带追责制根本完全不合逻辑、荒唐可笑、离地至极,如同是“连坐法”的现代翻版。 陈德钦指出,寄件人和收件人只是商业交易链中的一环,既不负责运输,也不掌握车辆的营运细节,更无法得知司机是否超载。 “寄件人只是交货,收件人只是收货,根本不可能知道,也无法控制运输公司用什么车、载几吨、走哪条路。若连他们都要承担责任,这岂不是天下大乱?” 陈德钦举例,有时寄件人只是网购商家、收件人只是消费者,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收件人根本不知道有人寄货给他。 “难道连这些人也要被调查、被罚款?这种逻辑就像古代‘诛九族’,一人犯法,全家受罪。现代法治社会讲求证据与责任划分,不是随意牵连无辜。” 陈德钦指出,若交通部真想解决重型车辆超载问题,就应当从源头监管运输公司与执法机制,而非把责任一股脑推


黄敬修抨PTPTN政策三重壁垒:6亿修旧房 vs 2.1亿学生福利,本末倒置!
马华武吉敏登区会主席拿督黄敬修今日发表文告,猛烈抨击团结政府在《2026 财政预算案》中宣布的 PTPTN(国家高等教育基金)新优惠政策,指责该政策因排他性和不确定性,严重歧视无法进入国立大学的贫困优秀生,涉嫌制度化打压部分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他在文告中强调,昌明政府的政策已明显本末倒置,其对国家人才和未来发展的冲击,令人深感忧虑。 “政府宣布的两项主要 PTPTN 学生福利,即贷款转奖学金(1.2 亿令吉)和一等荣誉豁免(9,000 万令吉),年度总和仅为 2.1 亿令吉,用以帮助约 11,800 名贫困与优秀生。” “然而,政府竟拨出惊人的 6 亿令吉,去修复两栋历史建筑(Carcosa Seri Negara),金额几乎是学生福利总和的三倍。” 这充分证明了昌明政府宁愿投资在殖民时代的砖瓦上,也不愿投资在国家的未来和人才身上!” 拿督黄敬修指出,PTPTN 的贷款转换与豁免政策坚持局限于国立大学的学生,是对结构性不公的“二次惩罚”。 他强调,许多优秀生长期以来因 IPTA 录取制度和固打制及不透明性而被挤出国立大学,被迫转向学费高昂的


李才华:失去领导威信和能力,教长应辞职
马华关丹区会秘书拿督李才华认为,随着最近数月来,国内校园不断传出严重致命案件,从凌霸坠楼、轮奸到血腥凶杀,教育部长法丽娜已经失去威信和能力,领导这个庞大又繁杂的部门,应该体现问责文化即刻辞职求去。 针对昨天,刚刚在雪州惊传的血腥凶杀案,也是马华彭亨州联委会委员的李才华表示,从沙巴,森美兰,马六甲蔓延至雪州,家长父母日益担忧,校园不再是儿女安全学习成长的地方,反而沦为招惹杀生之祸的场域。下一代的教育和前途,家长民众不再关注知识传承或学业辉煌,反而终日担忧,儿女每天活泼上学,能否安全下课回家,这是何其悲痛惨绝的心理负担。 在命案频传,无辜生命一再折损的声浪中,部长除了循例成立委员,收紧标准作业程序,公开喊话悲剧不再重演之外,何曾采取实际应对行动,对症下药解决危机?事实上,人民看不到任何改变,不再信任教长的办事能力。 教长若继续在位,缺乏威信能力推动改革,无法挽救校园陷入危机四伏,家长恶梦持久发酵,这是政府和人民的悲哀。天下父母心,全国家长都没有理由继续背负心理负担,容忍教长无能无力。因此,是时候,家长结集力量广泛诉求,教育部必须更换领导人。...


李国成:BUDI95只补贴全职电召车不公,兼职司机被系统性忽视
马青中委兼雪兰莪州署理团长李国成指出,财政部宣布在“仁政昌明RON95计划(BUDI95)”下,将全职电召车司机的汽油补贴顶限从每月300公升提高至600公升,表面上看似“惠民举措”,但实质上却制造了新的不公,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底层之间的落差。 他表示,根据国内电召行业的营运数据,目前全职电召司机仅占全国总数的约40%-50%,其余近 50%-60% 都是兼职司机。换言之,财政部所谓的“5万3900名全职司机”只是少数,大多数在高通胀夹缝中努力维生的兼职司机,却被排除在加倍补贴之外。 “政府不断强调‘针对性补贴’,但真正被‘针对’的,却是那些最辛苦、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李国成指出,兼职电召司机往往是普通上班族、家庭支柱或退休人士,他们利用下班或周末时间开车赚取额外收入,以缓解生活压力。 “在生活成本飙升的今天,政府却告诉这些人:你不够‘全职’,所以不配多一点补贴。这不是针对性,而是选择性援助。” 他也批评财政部只顾宣传“600公升补贴”的政绩,却避而不谈电召司机真正面对的经济困境。 “保险费在短短几年内暴涨650%,维修与保养都被SST征税,电召


翁秀秀:学府缺心理支持系统,连串悲剧曝教育体系深层漏洞
近日,全国社会再度为校园安全问题而震动。短短数周内,马来西亚先后发生多起严重校园事件包括雪兰莪中学女学生遇刺身亡、马六甲中学生轮奸案、柔佛中学AI伪造不雅照事件,以及大学校园虐杀动物风波。 马华国家政策与民生课题调研会主席拿督翁秀秀博士表示,这一连串悲剧,揭示的不仅是青少年行为失控的表象,更暴露出教育体系在心理健康、伦理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上的深层漏洞。 也是拉曼理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的翁秀秀指出,在心理学上,暴力行为往往是长期情绪压抑与社会孤立的极端表达。个体在无法以语言、关系或制度途径寻求支持时,容易发展出“外化性应对”(externalizing coping),以攻击或控制来弥补自我失落感。若学校未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这种心理积压便可能转化为极端行动。 遗憾的是,当下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事件发生后追责”的层面,而非“危机出现前干预”的阶段。多数学校缺乏系统化的行为威胁评估、心理危机筛查与创伤知情教育(Trauma-Informed Education)。换言之,我们在防范物理风险,却忽略了心理风险的累积。青少年时期是情绪调节(emotional.


加强PTPTN追回欠款的执行力,苏仪芳建议与税收局移民局联手执法
马青总秘书苏仪芳促请高教基金(PTPTN)寻求与内陆税收局和移民局联手,制度化积极地向拖欠贷学金人士追回有关款项,确保国家教育贷款的良性循环,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学生。 她对财政部长在2026财政预算案中提出重启国阵时期将欠款着纳入处境黑名单的措施表示欢迎。 “这可以看出,希盟对于在执政前曾夸下海口提供免费高等教育,豁PTPTN还款,执政后民粹的取消对欠款者实施限制的决定已经觉悟,并认同国阵时期的政策。” 根据高教基金局指出,该局所拟的出境黑名单仅锁定2类借款对象,即拖欠贷款超过5年,并月入超过6000令吉,以及在海外工作的人士。苏仪芳对此认为,拖欠教育贷款的态度令人无法苟同,需全面并制度化追回欠款,而非仅锁定特定群体。 “PTPTN在还款细节方面向来都具有相当大的伸缩性,按照毕业生本身的职业、薪金、还款能力伸缩调整,有些甚至每个仅需偿还数十令吉。因此,拖欠还款者明显是缺乏责任感的体现,而非能力上无法承担的问题。” “执行细节也是这样措施成败的关键。PTPTN需确保执行上不允许有心人钻漏洞,比如在出国前一个月象征式还款。” ..


刺杀案如压垮社会最后一根稻草,刘薏雯:教部须严肃检讨校园安全
马华妇女组女青年局主任刘薏雯对于近日发生在万达镇一所中学的骇人悲剧,深感震惊与悲痛,她也向逝者家属、朋友及全校师生致以最深切的哀悼与慰问。 “这起悲剧竟发生在本应是孩子安全学习与成长的校园,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也敲向了校园安全的警钟。” 刘薏雯表示,正当校园安全议题受到整个社会高度关注和担忧之际,这宗惨案的发生如同是压垮我们社会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不久前,马六甲一所中学也发生四名中五生涉嫌轮奸及拍摄一名中三女生的震惊案件。这一连串事件反映出校园安全与道德教育的严重失衡。” “马华女青年局强烈谴责一切暴力行为,尤其是发生在校园内的暴行。学校必须是保护、培育与引导孩子的安全环境,而非让他们受伤害的地方。” 刘薏雯质疑,为何学生能将危险物品带入校园?这突显出教育部和校方在安全管控上的严重漏洞,亟需进行全面检讨与强化防范措施。 “在这个艰难时刻,我们也呼吁公众停止转发现场照片或视频,以尊重逝者与家属的尊严。让执法机关有足够的空间展开公正与完整的调查,也让家属能在隐私与安宁中渡过难关。” 刘薏雯促请教育部立即全面检讨全国校园安全机制,包括强化预防


中国青年企业礼貌拜会马华对华委会,陈德钦鼓励青年交流深化合作
配合受邀出席东盟10周年嘉年华,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天国领导的中国青年企业家代表团在今午(14日)特别礼貌拜会马华对华事务暨“一带一路”委员会,获得马华副总会长兼对华事务暨“一带一路”委员会主席拿督陈德钦及一众领袖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文化、商业和经贸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前景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并期盼青年企业家能够深化交流。 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双方坚信,马中青年之间有巨大的交流空间,同时在各领域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陈德钦在交流会上指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政策与资源支持,鼓励我国青年“走出去”,与世界各国青年进行互访与合作,以拓展国际视野、汲取经验,并在全球化竞争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他强调,青年是推动关系持续深化的重要力量,并建议政府应该在青年层面建立更多常态化交流平台,包括创业培训、企业对接、实习交流及科技创新项目,让年轻人不仅互相学习,也能共同参与区域发展。 “青年之间的互动,不应仅止于访问或交流活动,而应发展成为长期的合作与共同成长的关系,并通过携手创业、联合研发、共享资源,两国青年可在区域经济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成为推动创新与


李俊滽:削减新村拨款令人失望,促政府公布所有乡村拨款数据
马华新村事务局主任拿督李俊滽指出,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新村仅获9000万令吉拨款,且必须与印度村共分,令人深感遗憾与失望。 他认为,这不仅反映政府完全忽视新村的发展需求,也无视华印裔居民的感受与权益。 他促请该部公布所有乡村的拨款,以证明政府对乡区发展一视同仁。 他说,根据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政治秘书周锦欢早前披露的数据,2023年新村拨款达1亿700万令吉;2024年更创下历史新高,达1亿1900万令吉;2025年截至10月,批下的拨款已达1亿400万令吉。 “然而,在2026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拨款却骤降至仅9000万令吉,而且还需与印度村共分,这种剧烈削减实在无法令人接受。我质问政府:为何在国家经济并未陷入危机、行政预算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却选择削弱新村的发展资源?” 他进一步指出,政府所称“新村发展开销拨款达8500万令吉,加上行政开销已突破1亿令吉”的说法,是在混淆视听、误导人民。 “行政开销属于部门运作经费,并非真正惠及村民的基层发展项目。在通胀高企、建设成本上升、设施老化的现实下,这笔拨款根本无法承担全国新村的基本维修与建设需求。”.


苏仪芳:选前承诺废除PTPTN,选后变成惩罚私专优秀生?
针对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宣布,就读私立大专的一等荣誉学位学生,不再享有豁免偿还贷学金,马青总秘书苏仪芳调侃,昌明政府的货不对办又添多一宗。 苏仪芳表示,这项决定无疑冲击和歧视非土著学生,她质问,这是昌明政府报答选民的方式吗? “还记得大选前,同样的政治人物在台上向选民保证,只要他们执政,年轻人欠下的PTPTN贷学金将不必偿还。然而3年后的今天,承诺不仅落空,更离谱的是,原本国阵时代用以奖励考获一等荣誉学位学生的政策,如今被收窄成只有就读公立大学的优秀生才享有。” “政府难道不知道,就读私立大专的学生不一定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很多是因为进不到大学预科班,或因为考了STPM后,无法进到公立大学或属意的科系,在没有其他选择下才选择到可负担的私立大专就读。” “按照政府最新的政策,只有考获一等荣誉学位的公立大学生才能豁免偿还PTPTN,这是公然歧视私立大专优秀学生。” 她质问,难道私立大专就没有中低收入家庭的优秀生吗? 根据新闻报导,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上周五宣布的“好消息”,指豁免偿还PTPTN的政策仅限于来自低收入与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