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部强派官委董事进华中,马汉顺:行政意志凌驾制度将破坏教育中立
针对教育部前所未有,开始委派官委董事进入槟州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认为,这项举措耐人寻味。 槟威董联会及各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代表对此高度关注,深切忧虑教育部此举可能对学校治理结构与教育理念造成实质影响,因此郑重反对。他们联合呼吁教育部尊重学校章程与董事会制度安排,并以对话与协商推动政策沟通。这项呼吁不仅是维护一纸章程,更是捍卫整个华文教育制度独立的底线。 对此,马汉顺表示完全认同他们的立场。毕竟,教育部若绕过既有程序,直接委派官委董事进入董事会,看似只是行政调整,实则触及教育自主的根本原则。 他指出,制度一旦被行政意志凌驾,教育的中立与专业将难以为继。 一、程序正义必须先于行政权力。教育治理的核心是制度,而非命令。国民型华文中学的董事会制度,源自社群自办教育的传统,经过数十年实践,形成稳定的章程与惯例。倘若教育部可以不经提名程序,直接委派董事,等同削弱学校内部的自我管理机制。程序正义的崩塌,比任何政策错误都更危险,因为它让行政权力得以无限扩张,破坏民间办学的信任根基。 二、官委制度应服务教育,不应服务政治和政党。官委


教部强硬委派官委董事,陈德钦:侵犯华校董事会自主权
马华副总会长兼槟州主席拿督陈德钦抨击教育部自己强硬委派官委董事进入董事会,已经侵犯了华校董事会的自主权! 他指出,虽然法令允许官委董事的存在,但历来秉持相互信任与尊重的传统精神,为了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都是由董事部推荐热爱华教、愿意为学校奉献的人士出任官委董事,而非由教育部提名人选进入董事会。多年来,这种合作无间的做法,让学校和董事会顺利发展,也为华文教育的稳步前进奠下坚实基础。 “然而,教育部如今在毫无预警下,突然自己委任官委董事进入华校董事会,也未曾与董事会沟通协商,令人感到莫名其妙,这就是昌明政府的作风吗?”然而在教育部担任副教长黄家和难到也不知情吗? 陈德钦指出,当今教育部面对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却不见当局认真探讨或解决,反而在这个事件上一直找华校的麻烦,令人痛心疾首。 “槟威董联会与槟州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已明确表态,而槟州马华也全力支持他们的立场,因为我们认为教育归教育,教育部委任官委董事进入华校董事会的做法另有企图,未来将导致董事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万一教育部派对华教精神缺乏了解的非华裔董事进来呢?未


退税延误使企业陷困,马汉顺提5解决方案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认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关税调整与营运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下,企业现金流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紧绷,他认同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所言,退款若长期延迟,无异于在企业的呼吸管上再加一道束带。 马汉顺相信,中总通过交流会掌握到的情况,绝非个别行业现象,而是跨领域的普遍困境。企业纳税是责任,但税务退款亦是政府的承诺;若责任先行而承诺滞后,信任便在时间差中被蚕食。 造成这个困局,可能有3个原因: 一、财政管理先后导致退款延误。面对种种开支,政府往往优先分配现金流于大型基建、社会援助或债务偿还项目,税务退款一般受视为“可延缓支付项”。这种预算分配逻辑,虽能短期维持财政数字的稳定,却牺牲了企业的流动性与市场信任。 二、税务局行政效率低与程序繁复。部分纳税人反映,即使提交完整文件,仍须经历层层核查、人工审批与“技术性审查”,导致退款时间拉长至半年甚至一年。税务局内部缺乏自动化系统整合,使得企业面对的是“旧时代的文书速度”。 三、税务政策执行不一,沟通断层。部门的标准不一、解释各异,使企业在程序中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加上数字化平


林汉文:政府改革失衡,中小企业成牺牲者
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委员林汉文指出,2026年财政预算案推出后,市场反应冷淡,商界普遍认为这份预算案缺乏振兴经济的诚意,反而让中小企业背负更沉重的营运压力。 他说,根据多项民调与商会反馈,超过八成民众对本次预算案表示不满意。这份被包装为“改革型财政政策”的预算案,其核心内容却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BUDI95燃油津贴制度:推高物流与物价成本 林汉文指出,BUDI95燃油津贴制度导致营运成本上升。这些额外支出最终会反映在跑业务、运输与物流费用上,间接推高市场物价,也削弱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外劳公积金政策:加重企业人力成本负担 他表示,政府强制雇主为外劳缴交雇员公积金(KWSP),虽然名义上是保障劳工权益,但对依赖外劳的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来说,却等同于提高人力成本。 “对于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这只是账面上的调整;但对中小企业来说,这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电子发票(e-Invois):数字化转型变成隐形负担 林汉文指出,政府全面落实电子发票制度的初衷虽好,但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资源。系统设置、软件订阅、员工培训、顾


警方入校园须与教部衔接,黄日昇:3个月内先行测试
马华副总会长兼丹绒比艾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黄日昇博士指出,近日接连发生的校园悲剧,让无数父母心中揪痛。 黄日昇认为,政府决定由警方进驻校园、加强巡逻与辅导,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关键在于如何与教育部既有机制紧密衔接,确保政策真正对症下药,避免流于形式、消耗人力而不见成效。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校园理应是社会里最安全、最被信任的地方,但如今却一次又一次传出令人心碎的消息——我们必须勇敢地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强调,警方长期承受人手与任务压力,若一味追求“常驻存在”,恐出现“喧宾夺主”与资源挤占的副作用;既拖累社区治安,也未必能有效回应校园里更为复杂的结构性风险。 他指出,校园安全的风险并非单一维度。除了出入秩序与校外滋扰,还涉及逃学、霸凌、帮派渗透、毒品诱惑,以及数码时代层出不穷的网暴与不当内容扩散。 “单靠巡逻无法覆盖这些深层议题,必须把安全治理与学生身心发展结合,把纪律处置与辅导修复并行,把线下巡防与线上净化互为支撑。” 他建议内政部与教育部在3个月内推出小规模、可评估的先行试点:先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中选取样本,


禁16岁以下学生用手机开倒车,苏仪芳:不治标也不治本
对于政府拟禁止16岁以下学生用手机,以遏制校园暴力,马青总秘书苏仪芳认为,这项建议不仅不切实际,也反映出政府试图以最简单方便的方式去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完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苏仪芳质疑,依照这种政策逻辑,若未来有学生因为受书本、电脑或电视内容影响而出现不良行为,难道政府也要禁止学生看书、用电脑或观看电视?这显然是荒谬且不合逻辑的。 她指出,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并不能真正解决校园暴力或霸凌问题,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既不治本,也不治标;同样地,限制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也无法从根本上防止他们接触负面资讯。 “如今资讯科技发达、信息流通迅速,政府根本无法彻底阻止学生接收各种讯息,可是政府却选择将矛头指向科技产品,把复杂的社会与教育问题简单化处理,显示教育部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也反映出其政策思维的落后与无能。” “教育部真正应该做的,是回到问题的根源,检讨教育体制与校园环境,认真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辅导机制与情绪教育。” 另外,苏仪芳阐明,校园暴力、霸凌及不当行为的根源,源自教育环境失衡、心理辅导体系薄弱、家庭与学校沟通脱节,而非手机本


沙巴马华:法院裁决是迟来公义,联邦政府须尽快兑现沙巴40%净税收权利
亚庇高等法庭今日裁定,联邦政府须在90天内与沙巴州政府展开新一轮财政审查,并在180天内达成协议,以落实联邦宪法第112C及112D条所保障的“40%净税收”权利。对此,马华沙巴州联委会主席拿督郑旭宏表示,这项裁决不是恩赐,而是迟来的公义,也是沙巴人民多年来争取应有权益的重要胜利。 他说,这项判决清楚指出,联邦政府在过去近50年没有履行宪法规定,即与沙巴每5年审查一次税收分配比例的义务,已经违反宪法。法院的裁决,等于为沙巴人民争取回被拖欠多年的应得份额,也重申宪法赋予沙巴的财政保障,必须受到尊重。 “沙巴马华全力支持尽快、全面地落实法院的判决。联邦政府必须展现诚意,把属于沙巴人民的财富尽快归还给州政府,让这些钱真正用在人民身上,而不是卡在官僚程序里。” 郑旭宏指出,真正的赋权,不只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让联邦的资金落实到教育、医疗、公路、供水、乡区发展等实际项目上。 “当学校有更好的设施、乡区有安全的道路、稳定的水电供应并覆盖更多家庭,那才是人民真正感受到的改变。” 他强调,这次的裁决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与执行。沙巴政府与联邦政府接下


马华国家政策与民生课题调查研究委员会推动《Safe School 2.0》国家校园安全改革建议书,将于11月初提呈教育部
由拿督翁秀秀博士领导的马华国家政策与民生课题调查研究委员会表示,该委员会已完成一份以“心理安全、创伤干预及社会情绪教育”为核心的《Safe School 2.0》国家校园安全改革建议书,并将在2025年11月初正式提呈教育部。这份建议书旨在为我国校园安全体系提供全面、科学与可持续的改革方向。 这份建议书是该委员会联合全国学术界与专业团体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团队成员包括来自拉曼理工大学(TAR UMT)、马来亚大学(UM)、拉曼大学(UTAR)、HELP 大学及马来西亚伊斯兰科学大学(USIM)的讲师与研究员,并汇聚医学专家、法律顾问及特许会计师等专业力量,确保建议兼具学术深度与政策执行力。 翁秀秀指出,《Safe School 2.0》的核心精神在于将校园安全提升为国家心理健康治理的一部分。这不仅是防止暴力与悲剧的政策框架,更是一项重建教育生态、培育健康心灵与社会同理文化的国家倡议。 “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更是塑造人格与情感的过程。若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理解与关怀,再多知识也无法弥补心理的裂痕。Safe School 2.0 要做的,是让学校成


锺镇鸿抨击吴家良借校园拉党员,玷污教育殿堂、误导青少年
马华霹雳州宣传局主任锺镇鸿严厉抨击社青团团长吴家良,指其日前在爱大华国民型中学访问时,竟在学生面前公然邀请他们加入民主行动党,其行为极度不当,完全背离教育的中立精神,更是对校园神圣性的亵渎。 锺镇鸿指出,学校是培育人才、塑造人格与传递知识的地方,而非任何政党争取党员或灌输政治理念的舞台。吴家良身为州行政议员兼政党领袖,却选择在中学生面前进行政治招揽,实属失格与滥权。 “这不仅是对教育机构的侮辱,更可能误导年纪尚轻、思想未成熟的学生,对政治产生偏颇与错误的认知。” 他强调,校园应是远离政治斗争的净土,让学生专注学习、培养品格与判断能力,而非成为政治势力的宣传场所。吴家良的行为,已经跨越教育与政治的分界线,破坏了教师与家长长期努力维护的教育环境。 锺镇鸿表示,当前全国校园暴力、青少年吸毒与犯罪问题频发,社会各界理应共同关注如何引导年轻人走上正途,而不是借机向学生灌输政治意识、争取党员。 “吴家良若真心关怀青少年,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安全与成长环境,而非把他们视为政治资本。” 他进一步质问,教育部是否批准或知情此类活动?若没有正式授权,吴家良此举不


陈宗:教育总监揭校园安全问题,部长却在国会企图淡化
马华柔佛州彼咯州议员陈宗严厉抨击教育部长在国会企图淡化校园霸凌问题的言论,形容部长轻描淡写的态度不仅是在逃避责任,更意图再次掩盖课题,并强调若非新任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的果断揭露,公众对校园安全的恶化程度更一无所知。 他说,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日前表示在7月7日上任后的三个月内,即发现多宗国家教育体系内的严重问题被掩盖处理,这包括教育部属下机构内发生的性侵与霸凌投诉案件,包括校园霸凌和性侵的投诉。 “严重问题被掩盖处理本就不该发生,然而教育部长却在国会辩论中指这些只是‘小事’和‘非严重事件’,企图淡化事态的做法证明连部长都知道,可是却不采取任何行动甚至默许, 这已构成严重的系统性危机。” “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上任三个月即采取整顿行动,反映了其面对问题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反观教育部长在位三年,明知问题存在却选择忽视,此种行为已非工作疏忽,而是对学生安全及教育体制的彻底漠视。” 也是马华拉美士区会署理主席的陈宗更进一步指出,根据警方资料,2022年至2024年全国共接获超过3000宗校园霸凌报案;但教育部学生纪律犯错系统(SSDM)所掌握的数据,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