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万行促雪大臣说明:助理被指身兼多职并暴富,是否符合首相“零容忍贪腐”?
马华中委兼雪兰莪州联委会秘书拿督李万行指出,雪兰莪政坛近日传出震动全州的指控,涉及雪州大臣拿督斯里阿米鲁丁的一名贴身助理。据媒体报道,一个名为“MB Selangor”的WhatsApp群组公开指称该助理在短时间内累积“无法解释的财富”,包括一栋市值约300万令吉的豪宅,并频密进行奢华海外旅行。 令人关注的不仅是财富暴涨,该助理更被指同时身兼多项与州政府相关的重要职位,包括州行政体系高级职务、国会选区协调员、州属企业董事以及知名高尔夫俱乐部董事。 如此多职集中在一人手中,引发公众对雪州政府任命程序、利益冲突与行政透明度的严重质疑。 更严重的是,群组管理员“Madani”指控,这名助理涉嫌向承包商索取所谓“发展基金”,并从多个县市的政府工程与项目中获益。如果属实,这不仅破坏公信力,更可能涉及滥权、利益输送甚至贪污行为。 在国家领导层不断强调“对贪污腐败不妥协”的底线下,雪州政府的这些指控是否已经违背了首相所订下的反贪腐标准?雪州政府的沉默是否在动摇公众对中央反贪方向的信心? 基于指控的严重性,李万行促请雪州大臣阿米鲁丁必须立即向人民作出公开说明:


海底隧道成史上最神奇工程,陈德钦促曹观友公开全部细节
马华副总会长兼槟州主席拿督陈德钦今日严正指出,既然槟首长曹观友声称槟城海底隧道计划“仍在进行,没有被搁置”,那么州政府就必须立即公开所有细节、最新进展、技术报告、付款流程、土地置换状态、以及可行性研究完整内容,向槟州人民交代清楚。 陈德钦质问,既然工程还在进行,那么现在到底进行到哪里?做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土地已经给了发展商,但工程连影子都没看到,这到底合理吗?这项计划已成为马来西亚史上最“神奇”的工程! “海底隧道计划最具争议的关键是州政府已经以土地抵付方式,提前把昂贵的海边地段移交给发展商;但真正的工程,却 11 年来连一根桩都没有!” 他强调,这种做法已违背基本的公共工程逻辑,也让槟州人民对州政府的诚信产生巨大质疑。 “可行性报告花了数以亿计人民的钱,到今天也没有完整对外公开,连议员都无法全面取得资料。人民有权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谁负责?报告是否真正存在?内容是什么?” 陈德钦指出,海底隧道计划自从前首长林冠英因涉及该计划而面对贪污控状后,人民普遍认为此计划早已胎死腹中。 “如今曹观友却突然宣称工程‘仍在进行’,那么过去几年到底在进行什么?


基设应设定期检查时间表,黄日昇:免威胁公众安全国家形象
马华副总会长兼丹绒比艾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黄日昇博士指出,国内的基础设施都应该设定明确而严谨的定期检查时间表与维修机制,避免这些与公众安全息息相关的设施,一旦出现事故,直接威胁公众安全与国家形象。 他说,基设一旦出现问题,轻则让国家名誉扫地,重则造成人民伤亡,政府部门与相关机构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抱着出事才处理的心态。 他以周五发生的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KLIA T1)因受暴雨天气影响而发生天花板漏水事故为例指出,尽管这起事件没有造成人命伤亡,但画面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已让大马再度成为国际舆论的笑柄。 “许多机场使用者的行程因此受影响,有人担心安全,有人担心班机延误。这不仅是服务品质问题,更反映出我们在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缺口。” 他强调,机场是国门,是外国旅客对马来西亚的第一印象,如此关键的设施出现漏水、渗水、结构老化等问题,说明相关单位在日常巡查、保养和提升工程方面,没有做到足够严谨与前瞻性规划。 “如果连国际机场都可以任由问题累积到出事了才发现,那其他如医院、学校、体育馆、桥梁、高架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又有谁能向人民


国中开中文课需自行凑足人数?谢佳昇:教部把责任甩给家长
马青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席谢佳昇抨击,教育部长法丽娜最近声称国中要开中文课,家长必须凑足15名申请人的言论,看似动听,实际上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因为这番说辞表面上是给家长选择权,实际上却是把教育部的责任直接甩给家长。 “这意味着,只要家长无法凑足15名申请人,教育部就能理直气壮的告诉家长,是你们自己不给力,跟政府和教育部无关。” 谢佳昇质问,难道对于教育部来说,办教育就像“街头摆摊”,只有凑齐人数才能开档? “教育是基本人权,不是街头摆摊,难道无法凑够人数就不能开档做生意?中文课的需求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课题,数十年以来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一直都是现实的存在,部长却像如梦初醒,强行推出一个‘硬指标’。” 谢佳昇抨击,这根本就是把政府的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成为家长必须自己完成的KPI。 谢佳昇也质疑,若国中中文课是否开班取决于家长是否能集合15名申请人,请问教育部要如何预算师资人手,如何为成功开班的中文课提供足够师资? “真正的教育改革,应该是政府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教育部官员坐在冷气房里,对人民说一句‘自己想办法’就完事了。” “如果连语言课这种最基本


KLIA暴雨后天花板漏水,马汉顺:凸显基础设施结构性隐忧
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KLIA1)在一场午后暴雨后,出现天花板漏水的现象,引发公众关注。尽管大马机场控股公司(MAHB)迅速发文告说明情况,强调已进入高度戒备、派员即时处理,然而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指出,事件本身凸显的绝非天气因素,而是我国关键基础设施长期面对的结构性隐忧。 一、机场设施老化已非新鲜课题,却始终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KLIA是国家窗口,是外宾踏入马来西亚的第一印象。一个国际枢纽机场,一遇暴雨便出现漏水,不单是工程瑕疵,更象征了长期维修不足的累积。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基建维护标准理应与时俱进,以“未来气候”为设计标准,而不是一次又一次靠运气与即时补救维持运作。 二、MAHB的应对依旧停留在“反应式思维”。事件出现后,机场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固然值得肯定,但公众更关心的是:为何事前未能预防?KLIA1作为超过25年的机场,系统老化早已是既定事实。维修周期是否足够?是否有高风险区域评估?是否定期进行排水、管线、天花板结构测试?这些专业层面的“预防性维护”必须透明,不能每次事故都以“已处理”收场。 三、电力与安全系统不能依靠临


张佑铨呼应聂纳兹米:政府须就麦慕娜提前结束任期作出说明,并重启地方选举改革
针对吉隆坡市长麦慕娜任期提前结束一事,马青署理总团长张佑铨今日发表文告,呼应公正党斯迪亚旺沙国会议员聂纳兹米的质疑,并呼吁政府公开交代事件缘由,同时加速恢复地方选举的改革步伐。 张佑铨指出,他赞同聂纳兹米所提出的质疑,即市长任期不应在毫无清晰理由下被缩短,政府有必要解释相关决定,以免影响吉隆坡治理的稳定性、透明度以及公众信任。 “这在另一方面也暴露现有机制的弊端,那就是如今吉隆坡市长的委任仍集中在联邦政府,或更加贴切是在首相手中,而市民对地方治理缺乏话语权,因此恢复地方选举已刻不容缓。” 张佑铨进一步指出,麦慕娜任期被突击缩短、且未获充分说明,反映了目前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首长制度的局限。事件不仅引发公众疑问,也让地方治理的透明度与问责制再次受到关注。 为此,张佑铨列举5大理由,说明重启地方选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强化地方问责与民主参与 让市民可通过选票选择地方政府,确保地方政府需要直接回应民意,而非仅对上级部门负责。 2. 提升治理透明度与政策稳定性 选举制度可减少任命制度下突然更替、无须交代的现象,有助于确保城市发展政策连续性。 3. 让


沙巴40%净税收权利,古乃光促政府厘清法律立场
马华法律事务局主任拿督威拉古乃光律师上议员表示,从本月11日总检察署发布的声明中可见,联邦政府对于沙巴40%净税收分成权的立场显然是模糊和自相矛盾的,令人深感忧虑。 古乃光指出,总检察署在声明中阐明,联邦政府宣称“不会对沙巴40%的特别拨款权提出上诉”,但同时又点出“将针对判决理由中的瑕疵提出上诉”,这种双重立场不仅前后不一致,在法律上自相矛盾。 他披露,上述说辞制造了一种印象,仿佛政府接受了亚庇高庭的裁决,但实际上却仍会提出上诉,这种模棱两可的做法,严重误导公众,削弱了政府在宪政透明与法治方面的可信度。 他认为,昌明政府不能一方面声称尊重高庭的判决,另一方面又以另一种形式提出上诉。 “上诉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任何企图掩饰或模糊政府真实法律立场的行为,都是一种缺乏诚信的表现,与公共行政应有的问责与廉正原则背道而驰。” 古乃光阐明,沙巴享有净税收40%分成的权利,是宪法保障的权利,而非政府的恩赐或随意可做的决定。《联邦宪法》第112C与第112D条文阐明了这一权利,作为马来西亚成立时庄严承诺的一部分。因此,遵守这些条文是联邦政府的法律义务,不是政


黄子轩:免无家可归,雪政府应暂安顿巴板路居民于“我的雪兰莪房子”
马青巴生区团团长黄子轩建议,雪州政府应立即将巴生班达马兰巴板路受影响的居民,暂时安顿在州政府的“我的雪兰莪房子”(Rumah Selangorku)单位,避免居民因木屋区被拆而无家可归。 他说,雪州政府与班达马兰区州议员梁德志在此次被逼迁事件上责无旁贷,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为受影响家庭提供安顿与援助方案。 黄子轩指出,巴板路木屋区问题已存在多年,过去马华多次协助居民,希望当局以人道方式处理,让问题和平解决。 “但时过境迁,行动党与希盟接管雪州后,不但未履行协助居民的承诺,如今居民家园被拆、家庭流离失所,令人痛心。” 他批评,行动党已连续四届赢得班达马兰州议席,而梁德志更连任两届州议员更应负起责任,展现担当。” 黄子轩强调,受影响居民多为低收入群体,若雪州政府无法维护基层权益,形同违背其“照顾全民”的执政理念。 他呼吁州政府立即介入协调,提供临时住宿与合理补偿,并与居民代表公开对话,寻求真正的双赢方案。 他披露,梁德志曾告知村民,他已与州务大臣达成共识,要求村民留在家中防止拆屋,但发展商却在同日出示法庭谕令,强制清空木屋,导致局势升级、居民与警方冲突


班达马兰新村居民面对迫迁危机,马汉顺抨行动党无声无息
巴生班达马兰新村巴板路居民近日面对迫迁危机,自11月10日起,发展商与执法单位强制拆迁,居民多年安居之所一夕之间化为废墟。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抨击,面对如此人间悲剧,行动党竟选择沉默以对,弃守其“人民政党”的道义与责任。 马汉顺指出,此事件揭露了行动党长期隐藏的政治虚伪,也反映了其执政后的傲慢与冷漠。由此可见,行动党的真面目有五大不堪: 一、口惠而实不至,承诺成空。大选之前,班达马兰居民多次向政府反映安居问题,居民相信“改朝换代即可改命”,全力支持行动党上台。行动党候选人曾公开承诺“让居民安心居住”,然多年过去,问题依旧。如今迫迁发生,行动党却无声无息,其“人民至上”的口号,成了最刺耳的讽刺。 二、掌权后失德,背弃民心。雪州议会中,行动党拥有的议席可观,是州内影响力最大的政党之一。既有资源、亦握权力,却对眼前的民困无动于衷。一个在野时慷慨激昂、掌权后漠不关心的政党,已失去为民服务的灵魂。行动党的冷漠,不仅是行政怠惰,更是政治失德。 三、重选举轻服务,陷入权力傲慢。班达马兰居民的悲剧,正是行动党政治文化的缩影:平时忙于宣传、选举造势,一到民


联邦政府勿再混淆视听!叶嘉昌促交代是否兑现沙巴40%税收权利或提出上诉?
沙巴马青州团长叶嘉昌对联邦政府在沙巴40%税收权利课题上前后不一、立场含糊的做法感到遗憾,并强调联邦政府必须明确交代,到底是兑现沙巴40%税收权利或提出上诉。 叶嘉昌质疑,总检察署于11月11日发表的声明中,联邦政府一方面声称“不会对高庭的判决提出上诉以推翻沙巴40%特别拨款的权利”,另一方面却又表示“将针对判决理由中的瑕疵提出上诉”。叶嘉昌直言,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但令人困惑,更有误导公众之嫌。此举似乎是刻意营造出“尊重亚庇高庭裁决”的假象,同时却在暗地里进行上诉行动。 “沙巴人民要的清楚的交代,而不是一再被混淆和糊弄。若联邦政府真心尊重高庭的裁决,就应该以公开透明的态度行事。如今这种口头上说尊重、行动上却相反的做法,只会动摇人民的信任,也是在侮辱沙巴人民的智慧。” 他强调,联邦政府要上诉就直说,要不上诉也要明确说清楚,不能含糊其辞,留有灰色地带。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绝对不能在宪法问题上玩弄文字把戏、扭曲事实,辜负沙巴人民的信任。 “联邦政府必须清楚,沙巴40%税收权利不是政治恩赐,而是宪法明确保障沙巴的应有权利,已白纸黑字写明在《联邦宪法》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