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党攻击魏家祥本末倒置,刘亚强:转移焦点掩盖马美协定隐忧
对于行动党领袖指责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未在国会说明会上提问”及“缺席马美贸易协定汇报会”的言论,马华副总会长拿督刘亚强抨击,这是行动党领袖本末倒置和刻意转移焦点的政治伎俩,试图模糊人民对马美协定实质内容与潜在风险的关注。 他指出,魏家祥身为人民代议士,对马美协定提出质疑,是履行监督政府的责任,质疑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回应与解释协议内容,是否能确保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不受侵犯,而不是在于魏家祥是在国会提问、录影或其他形式表达意见。 刘亚强质问,至今政府尚未向国会与公众清楚交代,协定条文中,是否存在约束我国政策调整空间的内容?是否设有充分保障国家主权与经济独立的机制?协定谈判过程是否充分征询相关利益方,包括企业界与国会议员? “行动党不应把焦点放在魏家祥提问的形式,而应关注政府在签署协定时,是否已保障马来西亚的主权与自主权,会不会让外国在我国政策上拥有不合理的影响力?行动党挑剔魏家祥的提问方式,只是为了政治攻击,完全偏离主题。” “当人民要求透明,政府不该用政治口水掩盖问题。真正需要解释的,是协定本身的条文和后果。” 另外,刘亚强提醒行动党领袖应该


马汉顺:一再失言失德,倪可敏应停职受查
通讯部长拿督法米近日指出,政府严正看待内阁成员斥责媒体的事件,强调政府一贯尊重新闻自由。记者有权提出任何问题,部长应当以谨慎、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回应。 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认为,既然如此,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的行为,便无可辩解。 马汉顺强调,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根基。部长若因一则提问便威胁要向总编辑“投诉”,那不只是对记者的不敬,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蔑视。一个无法接受提问的部长,如何面对批评?又如何与人民对话? 事实上,倪可敏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 2023年6月,他的午餐竟“占”三十泊车位,还传出命人拖走他人车辆,引起商家公愤; 2024年2月,官车在南北大道尾随救护车,引人侧目; 同年9月,官车司机在医院门前违规停车,无礼对待辅警; 到了2025年10月,竟然恐吓媒体,扬言要投诉记者。 一再失言失德,不仅损害个人声誉,也动摇公众对政府操守的信任。为了维护内阁的公信力与制度的严肃性,首相应立即暂停倪可敏的部长职务,并让他停薪接受调查。理由如下: 一、维护新闻自由的原则。媒体是民主社会的第四权。部长若能随意向总编辑施压,将寒了新闻界的心,也


以权压人威胁记者,马汉顺:部长应公开道歉
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批评一名内阁部长,因为不满记者的提问,竟然致电总编辑施压,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表示,这种行径威胁了正在履行职责的记者。 马汉顺强调,新闻自由是民主的底线,记者的提问不是挑衅,而是人民的代言。若部长面对问题,不是以理服人,却以权压人,那不是担当,而是失衡。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此刻站出来,实属必要,也值得社会各界支持。 马汉顺指出,至少有五个理由需要正视: 一、新闻是民主的呼吸。记者的提问代表民意的疑问,部长若对提问不满,应以事实回应,以政策说明。致电总编辑施压,不只是越界,更是掐断了新闻运作的气脉。一个政府若容忍这样的行为,就等同纵容恐惧取代真相。 二、权力必须受监督。记者会不是表演场,而是公共问责的舞台。部长身为人民公仆,面对质疑是职责的一部分。以政治身份干预新闻工作,是对第四权的冒犯,也是在削弱自身公信力。 三、新闻自由不是特权,而是国民权利。每一篇报道的背后,都是人民知情权的体现。若记者因担忧报复而噤声,受害的不是媒体,而是公众。新闻自由若萎缩,国家的民主空间也随之塌陷。...


张佑铨:停止狡辩,倪可敏应为威胁记者道歉
针对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政治秘书周锦欢今日抨击马青总团长林添顺发表的文告,马青署理总团长张佑铨驳斥周锦欢才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之徒。周锦欢企图将倪可敏部长威胁记者、打压媒体自由的恶劣行径,美化为所谓的"理性沟通"与"民主互动",这种睁眼说瞎话的做法,不仅侮辱了全体新闻从业员的智商,更暴露了团结政府部长在面对质疑时的虚伪与傲慢。 周锦欢声称部长只是“据理力争”,但事实摆在眼前: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和马来西亚多媒体记者协会都明确谴责倪可敏威胁记者的行为破坏了媒体自由和政治诚信,企图恐吓和压制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UCSI大学教授达祖丁建议倪可敏应直接道歉,以尽快平息社会舆论。连学者都看不下去了,周锦欢还在那里睁眼说瞎话? 连通讯部长法米也明确表态:“记者在履责时有权提出任何问题”,并强调“部长作出的任何回答或回应都必须谨慎”。这不就是在间接批评倪可敏的行为吗? 这些专业组织、学者、甚至内阁成员都站出来批评,周锦欢还敢说这是“断章取义”?难道全马来西亚的媒体工作者、学者和官员都在配合马青“政治炒作”吗? 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明确指


倪可敏以行政权力干预媒体,林汉文:冲击新闻自由
马华雪兰莪州委林汉文对于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近日被披露,因不满《马来西亚前锋报》记者之专业提问,而致电该报总编辑一事,表达关切与严正谴责。此行为无疑是以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媒体运作,不仅涉嫌公权滥用,更对马来西亚珍视的新闻自由原则构成直接冲击。 他说,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之基石,其核心在于媒体能够不受惧于权力,履行其监督与问责之天职。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最新发布之《2025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马来西亚排名虽自第107位升至第88位,整体得分有所提升。 “但我国媒体环境仍被标记为‘有问题’级别,且落后于邻国泰国。此一数据表明,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虽有小幅进步,然根基未稳,挑战犹存。部长级官员对媒体行使报道权之举,正是此类问题的具体体现,恐令我国在国际社会致力提升的形象蒙尘。” 林汉文也是八打灵再也区会副主席,他说,执政联盟在2022年大选宣言中,曾明确承诺将推动媒体改革,包括设立媒体理事会、制定资讯自由法,并检讨过时的煽动与通讯法令。然而,当内阁部长以其身份直接向媒体编辑部施压时,不禁令公众质疑改革的初心是否已被执政的现实所侵蚀?言行不一的治


向媒体施压违新闻自由承诺,颜斌皓:首相应对付涉事部长
马华雪兰莪州宣传局主任颜斌皓严厉谴责希盟政府内阁部长因不满记者提问,竟致电媒体高层施压的行为,形容这是对新闻自由的公然威胁,也暴露了希盟政府虚伪的民主面具。 他指出,根据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NUJ)的揭露,一名内阁部长因不满《马来西亚前锋报》记者的提问,竟直接联系该报总编辑表达不满。此举不仅违背新闻专业伦理,更是对媒体独立性的粗暴干预。 “希盟当年靠捍卫新闻自由的口号上台,如今却原形毕露。一旦掌权,就容不下批评声音,甚至以权力干涉媒体运作。这种行为,与他们过去高举的民主与改革精神背道而驰。” 颜斌皓指出,自希盟执政以来,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国际排名持续下滑,足以反映政府在新闻自由课题上的倒退。他批评希盟政府执政后不但没有兑现承诺,反而屡次出现限制报道、命令撤帖、要求社交媒体下架内容、甚至“约记者喝咖啡”等事件,令新闻界陷入“白色恐怖”。 “这次部长向总编辑施压,只是冰山一角。新闻从业员在履行职责时竟要面对政治恐吓,这不是昌明大马应有的风景。” 颜斌皓呼吁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以身作则,兑现自己多次公开承诺的捍卫言论与新闻自由原则,对涉事部长采取


跟别国签数码协定需先与美磋商,马汉顺:何来平等关系?
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强调,大马与美国所达成的贸易协定,没有出卖国家主权,反而是在国际形势的压力下,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主权安全。 然而,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指出,在读到白宫网站上发布的《美马互惠贸易协定》。文件第3.3条、第5.3条,字字冷静、句句锋利。 一、我们若要和别的国家签署数码贸易协定,得先与美国磋商; 二、若我们的协定危及美国的“重大利益”,他们可单方面终止本协定、恢复关税。 马汉顺质疑,关键字眼是——consult before acting,terminate if displeased——这个是什么平等关系呢? 如果刘镇东认为这不影响主权,那么,主权是什么?主权是一个国家能否自己说“不”;主权是政策方向能不能先问自己,再问别人。 当我们在签署新的数码协定前,要先顾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当我们在谈新的贸易合作时,要担心美国的“忧虑”;合理吗? 这是国际政治的必要妥协?今天的协定,出让的是决定权。那时的主权丢在炮口下;今天的主权,签在“consultation”这一行温柔的英文字后。 有人说这笔交易划算——我们赢


马承诺采购约1兆令吉,美关税仍高达19%,何来“最佳成果”?刘亚强促刘镇东交代
马华副总会长拿督刘亚强对投资、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声称“马美贸易协定是最佳成果”的说法表示震惊与不满。 根据官方与媒体报道,马来西亚在签署马美贸易协定后,已承诺向美国采购总值约1兆令吉的商品与设备,但美方仍维持对我国产品19%高关税,并未给予我国任何实质性贸易优惠。 巨额承诺换不到实际利益 也是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主席的刘亚强认为,这是一份严重不对等的协定,明显对我国不利。 当我国必须以国家资源及官联公司资金向美方采购约1兆令吉的产品,却无法获得任何关税减免、市场开放或技术转移的具体好处,这种“买贵卖便宜”的安排,如何能被称为“最佳成果”? 更关键的是,马华经济与中小企业事务委员会质问:刘镇东口中的“最佳成果”,究竟是通过什么方式评估?由谁决定?又以什么标准来判断? 如果连评估机制与标准都不透明,这种“最佳”的说法只是自我安慰的政治修辞。 连执政阵营内部也质疑不公 连执政党成员也看出了问题: - 行动党前雪州行政议员邓章钦已公开批评此协定不对等、缺乏透明; - 公正党巴西古当国会议员亦表达强烈不满,质疑政府在谈判中向美方过度让步。 -


批倪可敏滥权施压媒体,林添顺:打压新闻自由制造白色恐怖
马青总团长林添顺严厉谴责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因不满《马来西亚前锋报》记者质疑政府未使用马来文宣传“2026大马旅游年”,致电总编辑施压,企图以部长权力干预媒体运作,此举不仅是滥用权力,更是对新闻自由的严重打击。 他指出,这种赤裸裸的政治施压行为,是对新闻自由的严重践踏,也彻底暴露出倪可敏仗势欺人、滥权压制媒体的傲慢心态。行动党长期高喊新闻自由,如今掌权后却反过来恐吓记者、打压媒体,行为极其虚伪。 “记者是在履行专业职责,以礼貌、理性及符合新闻伦理的方式提出提问,部长却因个人政治情绪而对媒体施压,行为极不恰当。这种做法形同恐吓和压制媒体声音,严重破坏我国言论与新闻自由的根基。" 林添顺狠批,倪可敏的举动不仅损害政府形象,更对全国媒体造成寒蝉效应,制造“白色恐怖”,破坏我国多年来建立的新闻自主与言论空间。 他强调,这并非倪可敏首次展现高压作风,早前在柔佛州的村长汇报会上,倪可敏公开警告“未出席汇报会者,一切后果自负”,摆出官威姿态,如今再对记者动粗口施压,已充分显示其滥用职权、压制异议的政治本性。 他不满,倪可敏以“威胁”的姿态对待村长,如今又


勿借新村汇报事件制造对立,黄子轩:行动党应放下仇恨回归理性
马青中委黄子轩抨击行动党试图借“柔佛州新村汇报会”事件制造仇恨与对立,指责行动党试图再以“仇恨政治”炒作情绪,令人深感遗憾。 黄子轩指出,马青总团长林添顺已明确说明,并未指示任何村长杯葛“柔佛州新村汇报会”,而是由于部分村长不愿出席,他才出于善意,愿意协助这些村长应对媒体与舆论。 “林添顺的出发点非常清楚——那是为了帮村长解围,而非煽动杯葛。行动党却恶意扭曲事实,把善意诠释成敌意,这种做法正是‘仇恨政治’的典型操作。” 他表示,行动党作为执政阵营的一员,本应展现包容与理性的胸襟,但如今却把每一件民生议题政治化、标签化,甚至试图以“制造对立”来巩固政治立场。 “一个真正成熟的政党,应该懂得团结与沟通,而不是分化与挑衅,凡不同立场者皆视为‘敌人’,这不是政治智慧,而是政治焦虑。” 黄子轩强调,马青一向秉持建设性监督的精神,从不反对沟通交流活动,反而希望“柔佛州新村汇报会”能成为更有效的政策平台,为新村带来实质发展。 “我们希望行动党能放下仇恨政治,停止挑拨情绪,回归理性施政,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政府,而不是煽动对立的嘴脸。”






















